电子报
电子报

勤奋改变命运编者按:作者是从我校8102班毕业的,中国科学院博士,现为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学科带头人。该文是动力党支部书记涂智勇向其约写的,因受版面所限,略有删减。


  
  离开母校整整28年了,28年来母校一直在我心中,令我魂牵梦绕,让我骄傲自豪。我思念我的母校,思念母校的一草一木,曾经伴我成长,现在依然熟悉,我留念它们;思念母校的老师,当年风华正茂,现正已是白发苍苍,我牵挂他们;思念母校年轻的学友,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当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影子,我羡慕他们。
  我感激我的母校,她把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心中有梦想、有抱负的青年。她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让我终生受益;她教给了我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让我终生受用;她培养了我不怕艰苦、不畏困难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让我一直都在努力奋斗。
  我离开母校后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着平凡的工作,并没有取得能令母校为之骄傲的成绩,也没有获得能令母校为之荣耀的职位,与那些成就辉煌的校友们相比,我实在渺小。但也许正因为我的平凡和普通,我的经历能够代表电校毕业的数万名校友中的大多数,我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到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由一名长期在野外工作的普通地质员到水利行业的最高管理机关--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再到国家电网公司直属规划设计咨询总院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经历可以复制。但愿我的奋斗历程可以给在校的学友们一点的启示,我的人生感悟能够得到年轻学友们的共鸣。
  应该说,我人生的苦乐和变迁与我对专业和英语的执着和勤奋分不开的,所以还是让我先从自己的英语学习谈起吧。
  读高中的时候,我对英语一窍不通,导致我高考以一分之差失利。进入电校以后,很多同学对高考落选和被分在地质专业感到双重的痛苦和迷茫。我是一个农村孩子,那时能够跳出农门也是万幸和够光宗耀祖的了,所以入校后我并没有丝毫放松学习,反而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因而学习更加刻苦。电校的英语老师是一流的,他们不仅仅教会了我英语最基本的东西,创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而且通过英语讲人生,使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急切地想进入英文的自由世界。在那时,地质学和英语对于我都是充满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未知世界,所以在电校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对学习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有一个暑假和一个寒假没有回到我只有一个多小时路程的孝感老家。
  1984年元月毕业时,凭着对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腔热情和对英语的热爱,并在老书记吴绪昌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放弃了留在武汉的机会,毅然主动要求到长办(现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被分配到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的三斗坪地质队。从喧闹的大城市一下来到荒凉的山沟,原以为凭着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对地质工作的一腔热情,自己会立刻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哪知分配的工作是跟物探实习和到钻机上描述岩心等最基础的工作,与同分来的大学生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心中的失落和寂寞难以名状和忍受,让我多次痛哭。尽管来长办之前,不少好心的老师提醒我,长办人才济济,一个中专生要想得到发展和重用非常困难,要作好思想准备。
  远离城市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单调空虚。很多年轻的同事们在麻将和扑克牌中消磨业余时光,而我擦干眼泪后更加发奋学习,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清晨起床后,上班等车间隙,晚上睡觉前,数年如一日,我都坚持读英语背英语;不论酷暑寒冬,我都会坚持专业学习并学以致用。在三斗坪近5年的时间里,我完成了工程地质本科函授学习,以优异成绩拿到了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英语学习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达到了英语专业本科以上水平。
  应该说,在三斗坪的5年,是我各方面的学习取得最大成绩的5年,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5年。英语学习使我得到了别人很难得到的锻炼机会,接触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不仅使我学习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和英文水平不断提高,而且我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劲头更足,专业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由于三峡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为了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于1989年又主动要求到地质条件复杂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清江隔河岩和水布垭工程所在的地区工作,并且一干就是5年。
  在清江的5年里,我先后承担了清江水布垭枢纽的岩溶和清江隔河岩水库滑坡等多个专题研究和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并通过这些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这5年,是我专业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我从一名普通的地质员成长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地质工程师。
  1994年,我作为一名岩溶方面的地质专家被派往伊朗参加一座大坝的地质勘察工作,并用英文独立编写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得到了好评。在伊朗近二年的时间里,我的英语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和提高,在专业水平和经验上已具备一个国际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1996年回国后,我从宜昌被调到武汉长江委综合勘测局计划处工作,任科长。后又被选送到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并完成了学业。
  1996年10月,我被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从全国众多的设计院中挑选去作为工程翻译陪同总院领导赴奥地利进行工程考察。在作翻译的过程中,我流利的英语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总院院长的赏识,并被很快从武汉调到北京,主要从事全国大中型水利项目勘测设计技术审查和咨询工作。
  从一个长期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工作者一下来到水利行业的最高机关当了“审查大员”,没有了野外的艰苦和生存的压力,对于地质人可以说是到了“天堂”。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于1999年又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王思敬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读博士研究生的几年里,我基本上没有了节假日,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是在学习中度过的。
  离开母校近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我从没有停止过奋斗,英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专业上的追求也矢志不渝。经过不断的奋斗,我从一名中专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一名博士生,从一名地质技术员成长为具有较高水平并从事国家重要工程项目审查的高级工程师。
  这三十年来,我参与或负责了十余个大中型工程的勘察或专题研究工作,独立或参与编写了数十余份工程勘察或专题研究报告;参加了百余项全国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审查工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中英文论文三十余篇,曾获国家勘察金奖一次,部级科技进步奖两次;翻译了各种中英文工程资料或专著一百余万字,十余次作为口语翻译赴国外考察,其中两次陪同原水利部副部长出访并担任翻译,除此之外,我还兼多个杂志的英文译审。
  这三十年来,我虽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我的人生经历已告诉我:只有奋斗,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奋斗,就会有收获;只要奋斗,就会有机会,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一旦你比别人先有了机会,你的成长(功)之路就会比别人容易得多。
  这三十年来,我的人生感悟告诉我:要学会感激,只有心里充满了感激,你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你才会奋斗不止。我感激我的母校,是我母校的老师教给了我知识,启蒙了我人生,让我知道,未来的人生之路既会阳光明媚,也会有暴风骤雨,使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一如既往,奋斗不止。
  我今天成绩的取得,是我奋斗的结果。
  我的人生经历已经证明,勤奋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