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开学啦!


  又是一年的九月,无数学生打点行囊,怀揣着那亦如骄阳般的火热心情,开始了他们的大学之旅,朝着梦想中的象牙塔进发。进入大学的第一件事———新生报到,将是他们迎接的第一个挑战,下面就请跟随记者一起去感受一下新生报到的整个过程。车站:这里,来了就是家从8月31日起,头戴小红帽、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们就已经开始等候在开封市火车站和汽车站,将陆续到来的新生及家长们引导到大巴车上,并由大巴送大家抵达向往已久的河大园。9月1日上午,记者早早来到火车站,才刚刚八点,火车站已是人山人海。而当被问及初到开封的感觉时,一位从杭州来的新生说:“我坐了一夜的火车,现在是又困又累,不过一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到河大了,心情还是挺期待、挺激动的。”说话时他疲惫的双眼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我校明伦校区的小张同学说,在大巴上,热心的志愿者一路给新生讲解着河大及开封的情况,使他们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在踏入明伦校区的一瞬间,看到入口处醒目的“到家了!”的红色醒目字样,新生和家长们心里充满了温暖。
  抵达陌生的城市、刚下火车的他们,心情是复杂的。旅途的劳顿、对大学的期待和迷茫共同交织,前方一个陌生而精彩的新世界正等着他们去体验、去探索。而现在的迷惑与期待也将在体验中揭开面纱,激动与兴奋的情绪则会在将来的日子里慢慢平和。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也是一份珍贵的记忆。所有的一切,我们把它叫作成长。广场:感动在延续一如往年,9月1日至2日,明伦校区的大礼堂广场和金明校区的马可广场热闹非凡。各个院系的迎新站点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两侧,新生们将在这里完成自己的入学报到手续。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各学院经过周密安排,充分准备好了新生的接待工作。大屏幕滚动播放的新浪微博让学校与新生拉近了距离,学校也成了“微博控”。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今年各学院的迎新工作亮点频出。外语学院别出心裁地向新生赠送印有其所学语种特色的创意书签,增强了新生的归属感和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历史文化学院运用自身优势,由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组织“校园详解”活动,带领新生和家长畅游河大校园;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是在迎新活动中独具匠心地开展了“乡情集结号”活动,让新生在两幅中国地图上贴上写有自己家乡和联系方式的便签,方便新生与同乡取得联系。在迎新现场,学哥学姐们热情地帮助新生办理各种手续,不辞劳苦地运送行李,累并快乐着。很多新生对接待工作表示十分满意,他们都说一有问题就能得到学长们热情的解答,“报到之路”,很是顺利。宿舍:我们从此一家人宿舍是我们在大学里的家,四年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她。如何与室友打成一片,也是大学的必修课之一。我们跟随新生小王来到她的寝室,正巧碰见其他舍友在放置行李。大家收拾完行李之后,开始了交流。“我是开封本地的”,小王开启了话匣子。其余女孩儿也都开始介绍自己,还交换了各自带来的家乡特产。这几个可爱的女孩子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相互了解过后,大家便一起外出采购生活用品。脱离了父母,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地方,初入大学,自然会有许多不适应。在未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室友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大家像家人一样相互照顾与帮助,一起分享喜悦和悲伤,一起学着慢慢成长。一段美好的室友情必定会是生命里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一段新的征程。就像校长娄源功在迎新现场寄语河大新学子时说的那样:“进来是新生,出去是人才!”希望广大新生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无悔的青春,继承河大的优良传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