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向孩子们分发爱心物资

▲赴内蒙古支教

▲认真备课

▲摄像机镜头里的志愿者

▲队员们与学生做团体活动

▲赴湖南龙山支教
不少资料表明,一些支教团队受到经费问题的制约。而部分支教团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途径募集到经费。学校、社会慈善组织和志愿者机构均对此有所贡献,这为支教团队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任红宇:我们珍珠夏令营活动中的食宿、保险费用均由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负担。新华爱基会以“教育是最伟大的慈善事业”为理念,坚持支持支教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珍珠夏令营。
闫芳:我去年参加的新疆支教活动由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负担了全部经费。我们的支教活动是未来教育家社团与志愿支教基金的一个合作项目。今年我们又组建了一支未来教育家贵州支教队,准备申请学校的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可能还要自付部分费用。
刘丽萍:我们支教队去年没能申请上学校的经费支持,所以全程自费,每个人大约花费了五百元。
教育部明文规定禁止暑期补课,也有媒体曾经报道过某高校支教队为找学生补课街头摆摊招生的新闻。针对这个问题,各个支教团队从支教地实际情况出发,或调整支教时间,或学生自愿报名,获取了暑期中的宝贵生源。
任红宇:珍珠夏令营和一般的暑期上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项活动是新华爱基会“寻找珍珠”计划的一部分,旨在组织起那些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孩子们,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生活给他们带去信心和快乐。我们的活动针对“珍珠生”进行,孩子们在暑假里由新华爱基会召集起来,因而我们不存在生源问题。
闫芳:我们支教队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根据新疆师大附属中学的开学时间确定了支教时间。支教活动始于8月23日,正是学生开学的日子,这也就解决了生源问题。
周玉蓉:我们的支教活动设在七月份,鉴于学生们已经放假,就采取了自愿参加的方式。然而报名人数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想,达到120人左右,我们便当即决定增开两个班级。
对支教活动而言,完善的队员选拔和培训机制是很重要的。支教团队大多有着较合理完善的选拔培训制度,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可改进之处。
闫芳:在我们的前期宣传之下收到了约三百份简介,我们在综合考虑参选人的社会工作经历、对支教的态度、专业等条件下选拔出一百人。然后以考察教学技法为主要内容进行面试,最后确定了48名队员。队员们在七月份参加了3、4个培训,主要涉及安全防护、板书等内容。
任红宇:珍珠夏令营辅导员主要由北京、上海两地知名高校的学生组成,此外还有来自香港、台湾和美国高校的部分大学生。选拔主要以社团推荐形式进行。
此次夏令营活动得到了许多爱心机构的大力支持,上海思博体验训练学校提供了辅导员的训练场地,并安排了最好的专业教练在7月25日至29日为大学生辅导员进行了专业的拓展教练培训,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夏令营辅导员。
刘丽萍:我们的支教队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队员是白鸽内部的学生干部,另一半是选拔出来的。我们的选拔面试主要考察同学们的教师素质,此外男生、原籍同学以及高年级同学优先。遗憾的是,因为时间仓促未能进行相关培训。
张东峰:参加过2010年哲社暑期支教队后,今年我又自己组建了一支青海“爱之湖”支教队。前期宣传过后,我们从简历入手筛选队员。面试过后确定了13名队员,大家在经过师生交流会、地板球赛等活动之后,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增强,最终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队伍。
各支教团队多在支教地开设了种类繁多的兴趣类、人文性课程,以期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他们走出家乡的梦想。
任红宇:我们对这次活动的定位很明确,给那些珍珠生们带去快乐。我们以“爱在第五季”为主题,组建了物理兴趣小组、时代脉搏社、英语话剧社等珍珠兴趣小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那些平日里刻苦学习的孩子在活动中得以释放激情,展现自我,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的成效。
刘丽萍:我们支教队的课程设计注重趣味性和人文性,包括趣味数学、快乐英语、科学大爆炸等科目。此外,我们还组织孩子们做手工,参加亲子运动会,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我们并不指望在这两周的支教中给孩子们带去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及学习方法,只是希望能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激起他们走出大山的梦想。
去年发生的武汉大学学生赵小亭贵州支教不幸遇难事件为社会所关注。事实上,大学生的支教活动要克服的困难不仅仅包括安全隐患。
闫芳:我觉得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前期筹备不足,对支教地情况了解不够,以致于策划中的部分项目无法在当地实施。对此我们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了活动方案。此外,队员教学经验不足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周玉蓉:我们的支教地条件艰苦,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十二天里,操起铲勺进军锅灶,乌烟瘴气地把生米做成熟饭,走在泥泞崎岖的家访路上,持续的暴雨、山洪、泥石流以及由此造成的断水断电考验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我们也遭遇了滑坡泥石流,大家也一度心理恐慌过。不过患难见真情,彼此间的扶持和鼓励帮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对于大学生暑期支教存在的困难和可改进之处,大家纷纷提出了加强前期培训、强化团队建设等建议,同时希望学校在培训和经费等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刘丽萍:我觉得我们这次支教活动对孩子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都有预计不足之处,前期培训的缺乏没能有效提高队员的教学能力,对支教和调研的关系处理得也不太好。我想加强前期的培训和准备有助于弥补这些缺陷。
闫芳:我们支教队同样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此我想对学校提一个建议,希望在选拔完支教队后召集所有队员做一些集中培训。这种集中培训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另外,一个支教队的文化氛围和团队认同感是很重要的,希望支教前队员们能多加强沟通和交流,加强团队建设。
周玉蓉:我也觉得学校应该在支教活动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例如自费的支教活动给普通大学生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希望学校在经费方面有更多支持。另一方面,我觉得对支教队的评估、审核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社会上对大学生暑期支教动机与意义上的质疑,亲历支教活动的同学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任红宇:我觉得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走出象牙塔,接触更多的社会现实,并从中提升自身能力,达到了锻炼自我的目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试图以自己的价值观影响那些孩子们,同时也被他们的坚强懂事所影响。
闫芳:我认为社会上的质疑主要针对一些变相旅游、形式主义的支教活动,但我觉得自己周围去支教的大部分同学目的都比较单纯认真。我们也并没有给自己过高的定位,我们不是“救世主”,只是一个个点燃理想的人。
刘丽萍:支教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东西部教育的巨大差距,因而支教活动只是徘徊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的举措。它的持续性、体系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增强。很多时候感觉自己的努力像一滴水一样可能会一闪而逝,但我相信,只要这滴水存在,理想的幼苗就不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