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陈丹儿,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自2001年毕业从教以来,担任过辅导员、班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职务,获学院第四届育人奖、第二届教坛新秀、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今年5月获宁波市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
改革模式出效果陈丹儿老师一直把培育优秀学子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她提倡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她认为,学生计算机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仍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陈丹儿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及学完该课程后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操作层和应用层。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摸底考试,并分别组成A层、B层和C层教学班。
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2011年5月,她指导的两位学生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大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着手实践出真知“计算机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仅靠书本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陈老师在教学上不断“实践”。她对自己负责的全部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实践教学改革,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时数、授课计划、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统一之处及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她组织教研室教师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主编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在项目化教材建设、目标责任制、分层次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每年约3000名学生因此而受益。
近3年中,我院学生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参考率达到100%,通过率持续3年保持在90%以上,挤身全省各高校前列,08年秋,优秀率达到54.50%,通过率97.03%,超出全省93所高校平均通过率21.77百分点,进入全省前三。
关心学生成益友在她看来,教学线上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上课、答疑、考试“三部曲”,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寓育人于教学之中。要关心学生,与他们贴心交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尝试去鼓励、支持,帮助跨越求索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定期下寝室,经常约学生谈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老师,学习上的“导师”。她经常利用课间提问和讨论时间与学生交流,个别同学专业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她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同时还与他们的父母沟通督促孩子们学习,引导学生。对家庭贫困的同学,她协助有关领导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外,还从正面引导学生,排除学生的苦恼,使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明白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改变现状。
她带的班级通过二年的努力,有15个同学在团委学生会或社团担任学生会主席、部长等职务;发展了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有一半以上学生学年成绩的平均分超过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