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
我们一起
走过
军歌嘹亮,军旗飘扬,穿上迷彩服,戴上红徽章,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场战斗—军训正式打响。挺拔而端正的军姿、陌生又刺激的打靶,掉至唇腮却无法擦拭的汗水,口干舌燥仍高亢嘹亮的口号……这是军训特有的符号。沙场上,疲惫却不服输的“小兵”;严肃又可爱的年轻教官;还有目光温柔关切的辅导员……这是军训特有的风景。军训中的我们一起用恒心与毅力创造奇迹,用自信与乐观燃烧青春,用激情与活力点燃斗志,而那些曾经经历的艰苦难耐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永恒。
“当穿着军鞋站在地上感到脚板发疼的时候,我已体会到军训所带来的痛苦;当穿着军鞋站在地上感到脚板发疼却仍坚持下去的时候,我已体会到军训所带来的快乐。”这是90后新生于鹏的感触。
为期三周之久的军训已接近尾声,入学教育10小时,理论学习22小时,列队动作50小时,射击训练与实弹射击40小时,共同科目16小时,总结阅兵4小时……这群原本给人印象“怕吃苦,个性强,集体性差,管理难度大”的“90后”们在训练的136个小时里却表现出了坚强、果敢、乐于奉献、团队意识强等“士兵”的特点。“我们是顶着炎炎烈日,不喊苦、守纪律的兵,即使第九十九次跌倒,也要在第一百次站起来。”
“任颉,快过来,咱排休息。开始拉歌了。”左排长跑过来说。当我们想帮忙把坐在轮椅上的任颉推过去时,任颉拒绝了:“谢谢,我自己可以。”来自机电学院的新生任颉,开学前意外受伤,右脚脚踝骨折,排里的同学告诉我们,虽然任颉没办法参加军训的常规训练,但是他每天都坚持过来,按时到场和离场。左排长说,这是他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当时告诉任颉身体不好可以不用来,但是他坚持一定要来。“我想在同学们旁边感受军训的气氛,融入其中,”任颉笑着说:“不过我也不能光坐着看啊,我文笔不错,就帮忙改改同学们的通讯稿,顺便看水壶。”与任颉同为病友的易宇鸥说:“因为身体不适,我本来不打算参加军训,但是我看任颉每天都来,挺感动的,我自己也要坚持,和同学在一起,不逃避军训。”
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训练场上,“战友们”英姿挺拔地站在那里,汗水流过脸颊,打湿了军装,个个都屏气凝神,脸上是一股子不退却、不服输的表情。坐在旁边的新生陈振新不禁有些黯然:虽然“侥幸”成为“放羊兵”,管理方阵的后勤工作,不再需要和昔日同甘共苦的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挥洒汗水,在阅兵式上展露雄姿,但“真正的军人应该是手握钢枪,走方正踢正步。放羊不是我的本意。”“放羊绝不好玩。军队中需要方阵,但也需要我们放羊的。”陈振新拿起了手里的笔,开始记录军训的点滴,他希望能用着手头的“枪”打出属于“放羊人”的精彩,“我们被淘汰了,但我们绝不落后。”
我们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描绘沙场上烈日底下那些前线的“90后新兵”,只记录了一角一隅的感动。不论他们是什么原因不能站在方阵里,无法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流汗,一起拼搏,但他们心始终紧紧地系在方阵里,同他们的战友一起流泪,一起坚持,甚至还要克服更多的苦闷与焦躁。我们没有理由剥夺他们作为“兵”的身份,同他们的“前线战友”一样,他们一直就在同一个阵营。
“军训是大学之旅的首战,也是关键的一站。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帮助到每个学子更快地了解大学,适应大学,融入大学。”教官雷贤禹每天坚持比他的“士兵”早到5分钟,晚走5分钟;早晨出门前习惯性地检查随身药品是否齐全;训练时,陪他的“士兵”们一起流汗,有时投一瞥赞许的目光,或者给一句中肯的表扬,抚一下头,拍一下肩膀,鼓一次掌,喝一次彩,“希望我的全程陪伴可以让每个同学感受到他们不是自己在战斗,希望这些简单而诚恳的关怀能让他们感到温暖。”训练之余,和新生们一起玩耍游戏;让新生们以学长相称,仔细倾听愿意和他讲述心声的学弟学妹……在偌大的沙场上,雷贤禹实在不具有典型性,因为这样的“雷贤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严厉冷漠,不近人情,却又善良可爱,幽默风趣;而脱下军装,他们也不过是和我们一样在图书馆抢占座位,在食堂哄哄闹闹的学长学姐罢了。
“当他们在主席台前接受考核的时候,我的心几乎拧成了一块。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嘹亮一致的口号,让我觉得这么多天的辛苦没有白费。当他们顺利退场时,我和战士们给予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对于我们,没有所谓的‘羊排’和‘牛排’之分,也没有什么‘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学生,都是我的弟弟妹妹,无论结果怎样,成功与否,尽力了,就足够了。”指导员张文静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没有记录自己陪同训练的煎熬,也不曾提及烈日下所经受的灼晒,平铺直叙,却言真意切。在一叠叠厚厚的通讯稿中,张文静的文章也显得很“平常”:文字有不同的排列组合,但所有的文章无一例外都传递了教官们严肃背后的关切,表达了他们冷酷背后的心疼。
6个营,30个连,142个排,于是我们有上十个连长、上百个排长。他们的笑容不同;他们的训练方法不同;他们的姓名不同,可是,他们的笑容同样纯真;他们训练目的同样是为了让我们拥有铁一般的体魄,钢一般的意志;他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名字—“教官”。
“看着训练场上你们笔直的身体、整齐的步伐,听着你们响亮的口号、铿锵的歌声,我为你们的努力和坚持而高兴。然而,看着汗水湿透了你们的衣背,听着你们嘶哑的声音,我心里阵阵酸楚,我真想为你们做点什么,哪怕仅仅是一声关切的问候。但是,我也知道,只有经历了军训中的磨砺,只有经过风吹雨晒,才能成就更加坚强的你们,所以我能做的只能是陪伴你们走过军训的一天又一天。”辅导员房朝军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沙场上,除了一抹抹鲜亮的橄榄绿,总还有一道道移动的“异色”夹杂其中,许许多多像房朝军一样的辅导员们穿梭于绿色军营中,他们陪同新生们一起训练,他们或为这群“士兵们”鼓劲加油;或帮助新生们排解负面情绪;或扶送晕倒的新生去医疗室……因为他们,肃杀的训练场上更添了一份浓浓的人情味,他们就像导师,在我们彷徨无助时点上一盏希望的灯;他们又像兄长,在我们懒散懈怠时注入一针强心剂;他们也像朋友,在我们孤独念家时提供一个依靠的肩膀。
“辅导员真的很谢谢你,我原本心里一直就有阴影,不自信,怕别人说我穷,但是你不但帮助了我,还让我的生活少了很多阴影,谢谢你!”。新生小伍给辅导员初虎林发了这么一条短信。初虎林一开始只注意到这个小姑娘有时请假不去军训,性格又十分内向,到寝室去看望学生时才了解到小姑娘的母亲得了乳腺癌,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十几万元,由于不知道学校有助学贷款,只靠着自己暑假打工赚来的几千元钱和亲戚的资助就来报了名,可是报完名后只剩下200元钱,为了生活,只得不去军训,出去找事做。了解到这些,初虎林便带着她去勤助中心,最终帮她联系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并答应小姑娘到时候会骑车送她过去。军训之余,初虎林还鼓励小伍不要自卑,劝导她积极参加训练,珍惜这磨砺自己意志、锻炼自己品行的机会。学生们告诉我们,从开学起,初虎林已经是第三次来寝室了解学生们的情况了。中秋节的时候,他还掏了140元钱,给班上买了个双层大蛋糕,开了个party。“希望大家不要虚度四年的大学时光,为自己的未来开个好头,这就是我想要的!”初虎林笑着对他的学生说。
不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训练场外,辅导员们为我们精心编织了一个密密的网,网里则满是细细的叮咛,暖暖的关切。我们即便汗如雨下,双腿酸痛,口干舌燥;即便孤独彷徨,委屈不满,苦闷忧愁,他们那一道道鼓励的眼神,一抹抹温暖的微笑,一双双搀扶的双手也足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力量坚持,更多的勇气前行。
青涩的少年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鲜活的青春,正萌发着成长;我们激昂的青春,正等待着释放;我们缤纷的青春,正焕发出光彩;我们飞扬的青春,正等待着翱翔。就让我们一起用汗水铸就毅力,用实力超越信念,一起见证这场青春的阅兵!
90后新生:我也是一个兵
80后教官:我们都一样
年轻辅导员:我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