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块熏肉牵出杀害金丝猴案件;一堆骨头解开虎案疑团……涉及人物的案件离不开法医的鉴定,涉及动物的案件就要依靠动物的“法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
动物“法医”: 500 次鉴定,0 次失误





  日前,国家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正式启动。作为指定鉴定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承担着野外动物遗留材料鉴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这个中心成立15年,承接了500多起重大野生动植物案件鉴定,累计案值超过25亿元。这么多案件中,我们没有一起鉴定失误的。正因为我们是全国技术力量最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鉴定机构,所以国家林业局才会让我们承担这样的任务。”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主任张伟说。
“面对物证,如果我们鉴定其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涉案人员可能就会被判刑甚至死刑,如果是非保护物种,涉案人员可能就会无罪释放,或者只受到轻微处罚。我们的鉴定结果人命关天,容不得一丝闪失。”张伟说。
  十几年前,某海关缉私局查获了1800多根动物角,经某些专家鉴定为犀牛角。每根犀牛角的案值为25万元,要是走私这么大数量的犀牛角,嫌疑人必死无疑。为了慎重起见,海关缉私局又请“中心”的专家景松岩、金煜去现场进行复核检验。“我到现场一看就知道这肯定不是犀牛角而是水牛角。水牛角是洞角,只有上面一小段是实心儿的,而犀牛角全部都是实心儿的。”景松岩教授说。为了慎重起见,景松岩又进行了微观形态学观察,证实了它们出自水牛。有了科学的鉴定结果,避免了一起大的冤案。
  有一次,某海关查获了走私的380多张蛇皮,其中最大的蛇皮竟然达到3米长。经某机构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蟒蛇。犯罪嫌疑人不服,后经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鉴定为爪哇瘰鳞蛇。鉴定结果一出,又避免了一起冤案。
  经过多次纠错,东北林业大学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过硬的技术赢得了国内执法部门的信任。许多鉴定单位不敢接、接不了的“硬活儿”,执法部门都要到找东北林业大学来做。2008年,深圳海关缉私局指定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为定点鉴定单位。
据“中心”副主任徐艳春介绍,做物种鉴定常用的有两类方法:形态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形态学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外在的形态、特征,确定它是哪种动物。有人说,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也太简单了。可要知道,想要练成这火眼金睛,要有丰富的积累和多年的磨炼。
  见多才能识广,目前“中心”有1700多张珍稀濒危哺乳动物的皮张样品,是亚洲最大的毛皮标本中心。2007年,在央视《走进科学》栏目中,“中心”对人们广泛关注的神农架“野人”毛进行了科学鉴定,终于剥去了“野人”毛的神秘面纱,原来这只是一种牛科动物———斑羚的毛。
  从形态上不仅可以辨别皮、毛,熟练的专家就连骨头也能分辨。一次,有个农民从山上拣到一些骨头,他说这是虎骨,要价40万,想要偷偷出售。公安民警通过侦察将他抓获。但是这堆骨头拿到“中心”,技术人员三下五除二就把它们分成了几堆,并告诉民警:“这里只有一小堆是食肉动物的骨骼,其他都是食草的,不可能是虎骨。”后来经过进一步鉴定,那堆食肉动物的骨骼是熊骨而非虎骨。
  至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科技含量就更高了。
  2004年8月,四川森林公安把4块腌制好的熏肉送到“中心”,请他们鉴定。“这时候形态学就不管用啦,只能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徐艳春说。经鉴定,这4块肉来自3只国宝级动物———金丝猴。鉴定结果一出,连警方都大为震惊。在铁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董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中心”不仅有这些在外行看来神乎其神的鉴定技术,还有很多连内行也都叹为观止的技术。比如同种动物,如何鉴定它们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人工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差别可能导致最终量刑的巨大差异,但是同一物种,它们的形态、DNA所有特征都是一致的,这种鉴定被野生动物鉴定领域视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1年,徐艳春在《国际法医科学》(《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上发表论文,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与人工饲养动物相比,野外动物的骨骼密度要更大一些,徐艳春还用青蛙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论文传到网上不到3个小时,就有日本同行给我发来邮件,想要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徐艳春说。
2008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国在严格条件约束下从非洲4国进口象牙。2009年,60多吨象牙原料运进中国,为拯救我国濒临失传的象牙雕刻工艺提供了必要的原料支持。CITES之所以能够批准中国进口象牙,“中心”研发的中国象牙原料及制品注册管理数据库立下了汗马功劳,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实现从原料、制品到市场、用户的全程跟踪。2009年,CITES秘书长威廉姆·温斯泰克(WillemWijnstek-ers)特意到东北林业大学考察这个监管系统的相关情况,他表示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于象牙的监管尚没有达到如此精细的程度,东北林业大学主持开发的这套数据库不仅可以应用于象牙的监管,对于其他濒危物种的管理都有借鉴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不应是一味地盲目保护,有了有效的市场监管,才能保证对珍贵野生动物的合理利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研究员金煜说。
  目前,国家林业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赛加羚羊、穿山甲、稀有蛇类资源保护和规范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明确委托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负责抽查和标准化封装。“中心”也被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定为“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真伪鉴定单位。
  在当今的社会上,拿大项目、获大奖、发高水平论文几乎成为科研工作的全部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可是“中心”的人却宁可放弃这些主流价值,更愿追求另一份踏实。在他们看来,再多的纸上谈兵也抵不过一份实际的贡献。“可以说,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如果申请专利的话,百八十个不成问题。但我们不想用专利束缚住其他科研人员,我们更希望把我们的技术方法无偿地告诉所有人,让他们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做出科学鉴定。这也是作为高校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徐艳春说。(孟姝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