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服务至上贴心关怀 新生入校共襄60校庆———我校喜迎2011级新生











  9月3日的上海,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正逢甲子年的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松江校区同时热情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3752名2011级本科生、2123名研究生。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带着家人的殷殷嘱托,这些即将开始人生新征程的学子们在紧张与兴奋中度过了他们在东华的第一天,为了让这些新东华人感受学校的温暖,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学校党政领导亲赴新生报到现场巡查指挥,各部处及学院通力协作,一切以新生报到的方便为上,为新同学全力打造报到绿色走廊,即将迎来60华诞的东华用博大的胸怀、细心的关爱为这些新东华人营造了家一样的感觉。
校领导现场指挥巡视新生报到当天适逢上海的“秋老虎”发威,上午9点钟,校长徐明稚,副校长宋立群、陈招应等一行已来到松江校区新生报到现场指挥巡视,亲切慰问辛勤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
  徐明稚一行首先依次走访了各学院的报到点,他详细了解了外语学院、纺织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环境学院、化工生物学院等学院的生源情况;在信息学院报道点前他与一名2011级新生亲切交谈,得知该同学是独自一人来报到时,他高兴地表示赞赏;在计算机学院报道点前他向新生了解了学校发放的开学用品的领取情况,在材料学院报道点前他耐心地向新生家长介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并勉励新同学利用好学院的各项资源,专心学习。徐明稚一行还来到“绿色通道”,与一位来自新疆吐鲁番的理学院新生亲切交谈,向他介绍了学校的奖助政策,徐明稚说:“学校会帮助大家解决困难,请各位新同学进入东华后放心求学,尽快成长。”校领导一行还特意走访了慈善爱心屋,向来自河南、贵州、西藏农村的三位新同学赠送了爱心大礼包,鼓励他们安心学习,有所建树。
  上午10点半,校领导还冒着高温来到新生行李集散地———松江校区体育馆,看望在那里辛苦工作的学生志愿者,随后徐校长一行来到松江校区22舍走访新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心理状态,徐明稚仔细询问了新同学的生源地、专业、对宿舍的满意度、食堂的饭菜是否可口,他叮嘱新同学要尽快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加强自我管理,让家长放心。
  开学当天,校长徐明稚,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以刚,党委副书记浦解明、殷耀,副校长宋立群、陈招应等校领导在延安路及松江校区认真检查新生报到工作,校长助理章国新、朱杏龙、柯勤飞及各相关部处负责人陪同视察。
  “绿色通道”护航新生入学帮困育人一直是学校开学迎新的重头戏,早在暑假学校就向每位本科生发放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学生可根据家庭情况自行申请。9月3日当天,学校在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同时为缴纳学费困难的学生开设“绿色通道”,早上6∶30“绿色通道”和慈善爱心屋就准备就绪,工作人员统一佩戴工作牌,开始热情迎接新生,为加快绿色通道办理流程、提高通道效率,学校将今年绿色通道的功能模块化,包含了缓缴学费办理处、生源地贷款办理处、校内贷款办理处等。每位通过绿色通道的本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可以获得一张价值100-200元的爱心券,凭券到慈善爱心屋领取必需的生活用品。
  为确保“绿色通道”的顺利运行,学生处在暑假期间做足功课,不仅通过录取通知书给每位新生寄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还根据学校全方位的资助育人体系编制了《“理想之路”新生必读》寄发给新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新生进行入学指导。暑期中,校学生资助中心对被录取新生进行了排摸,重点了解没有及时存缴学费的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对将通过“绿色通道”的人数也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另外,学校积极联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通过募集和购买两种方式准备了充足的帮困物资。
  截至下午5点,共有249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学费、校内借款共计资金156.85万元。其中93名同学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认手续,156名同学领取了爱心大礼包,爱心物资总价值5.46万元。另外有几十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慈善爱心屋专设的“亲情驿站”免费拨打长途电话,给家人报了平安。
  服务至上以新生为本为了确保新生报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召开专门协调会议,将迎新工作落到实处,领导挂帅全校总动员,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周到全面的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了以新生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
  学校制定了2011年新生报到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后勤工作方案,确定了迎新工作的各环节负责人,为了方便新生报到,学校安排专车在9号线松江新城站接站,并在松江新城站、上海南站、上海站、宜山路站、延安西路站、虹桥路站、虹桥火车站及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设立接站点,每个站点都有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为新生提供接站服务,使迎新工作走出校门。延安路校区与松江校区内到处都是醒目周到的指引牌,即便是第一次踏入东华校园的新同学也能感受到故地重游的便利;学校从8月29日开始就从火车站提取新生行李,新生报到前两天负责行李提取搬运的老师及学生志愿者更是加班到晚上8点多,以确保每一个新生在9月3日当天都能顺利领取。财务处在报道现场安排专人负责解决新生缴费中出现的问题,教务处在报道现场为新生选课释疑解惑,学生处为家庭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校团委组织了大批志愿者参与新生报到工作,资产管理处派出专人为新生及时更换故障收音机,信息办的老师在现场提供系统技术保障,保卫处、基建后勤处等部处为了新生顺利报道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
  来自各个学院及学生会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冒着高温或是坚守在城市的各接站点,或是汗流浃背地推着三轮车帮师弟师妹们运行李,或是拿着喇叭为新生指路,他们忙碌的身影、热情的笑脸体现了东华志愿者“志存于心,愿携于手”的精神。全校上下的努力付出得到了新生及家长的高度赞誉,一位来自江苏的家长告诉记者学校食堂的饭菜很清爽,价格也很合理,和家乡的口味很像,不会担心孩子吃不好。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刘沙同学说:“我在报到的路上受到了许多志愿者同学热情的帮助,觉得很感动,以后我也想做一名东华志愿者,为更多人提供服务。”服装学院大一新生徐壮同学的家长说:“我们刚到学校很快就找到了宿舍,我的孩子住在4宿,我觉得挺不错,宽敞明亮。东华大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亲和,很有生气,我信任这样的高校!”
  学校广播台为新同学制作了特别节目在迎新日滚动播出,从学校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的方位及使用到新生选课必知、学涯规划再到松江大学城生活全攻略,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在新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生涯规划教育开启入学教育第一课新生学涯规划是学校今年迎新工作的一个亮点,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如何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在《东华大学2011届新生生涯发展教育实施方案》中,记者看到,今年学校以大学生涯启蒙教育为起点,通过六大主题活动贯穿大一全年,这六大主题活动分别是:“美丽人生”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引导学生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览定众山”活动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情况,激发学习热情;“海阔天空”活动引导学生开拓知识面,丰富学习内涵;“识己识心”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认知,对自我的兴趣、性格、能力等进行分析;“器利事善”活动着重能力拓展,培养学生在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通用技能;“厚积薄发”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化礼仪方面的训练。
  我校新生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基本上涵盖了大学生专业学习、素质技能训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多方面,各个学院在具体实施中将采取专家讲座、校友座谈会、优秀学长交流、精品班会、工作坊等形式灵活进行,帮助新生从头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例如材料学院给每个新生发放了一份 《学习生涯规划简表》,表上标出了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年每个月份的学习生活内容、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不认真学习的后果和应采取的措施。对新生来说,有了这样一张学习生涯规划简表,每个月份该做什么、怎么做、哪些方面值得注意等许多细节上的内容都了然于心,十分方便。材料学院还专门给新生配了博导班主任,全面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指导。
  2010年的迎新工作中,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的家长学校有效指导了大学生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沟通,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总结新生教育的经验,开设了题为 “让爱流动———亲子沟通技巧”的讲座,并针对个别需求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引导家长用理性理解放心放手的态度和孩子相处。
  学校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迎新工作得到了新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采访中不少新生表示能在学校甲子之年踏入东华求学感动高兴,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为学校60周年出一份力,做一个能够体现东华精神的当代大学生。2011级新同学们,有着60年光辉历史的东华大学欢迎你们,邀请你们在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共襄盛举,你们将见证东华60年的辉煌发展,学校将为你们的青春与梦想提供宽广的舞台,让学校的明天与你们的未来一起高飞!
  供稿:宣传部 潘薇薇、向娟、学生处、校报记者团摄影:宣传部 夏正德、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