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训期间,苦中作乐的新生们
小编絮语:亲爱的大一新生们,经过高考的洗礼,恭喜你步入了憧憬已久的大学殿堂。或许此时此刻你们正沉醉在对大学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然而大学不是天堂,也不是娱乐场,更不是高考后压力释放场。大学将是你知识积累、提升能力、步入职场前的加油站。全新的大学生活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当你面对新的人生目标、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同的做事方法、交际圈时,你是否能应付自如?本期我们特搜罗有关资料,开设专栏,与大家一起分享“大一生活那些事儿”帮助你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大一生活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校园环境的不适应
由于大学的校园相对中学校园较大,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分散,这与中学的情况完全不同,从而使新生产生种种不适应。有些新生入学后不知道教学楼在哪里,食堂在什么位置。新生只有尽快地熟悉图书馆、报告厅、实验室、食堂等地方,才能充分利用校园设施,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
想家想父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大一新生入学,初次离开父母进入新的环境,总是有很多不适应。比如习惯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事无巨细的提醒,许多事情自己独自处理,很不习惯。入学后人生地疏,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整天想着回家,想爸爸妈妈,在校园里遇上了很小的事情也会打电话向父母求助,向父母倾诉思家之情,独立生活之艰辛,甚至伤心落泪。
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的障碍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新生带来许多烦恼。有的同学稍有不如意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此外,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也有的同学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这些学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差
大学新生差不多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天南地北的学生倒位就学,饮食衣着方面的显著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就算是地理跨度不大,在饮食和风俗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有些差异。
部分大学生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产生的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另外,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大学生攀比衣着打扮,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等等恶习,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学习进取目标上往往会产陷入“理想间歇期”。不少学生很早就确定了“考大学”的目标,而当这一目标实现之后,同学们不再像高中时那么思想单纯,人生开始多元化:有人想出国、有人想挣钱等等,更多的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对今后的设想还是一头雾水。困惑、迷茫,缺少目标和动力,这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的学习及教学方式更体现一种成人化的教学,即一种以学生主动式为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会再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去让学生围绕着课本、板书、作业去学习、掌握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大学的教学则是进度快、容量大,是“龙腾虎跃”式的,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课堂所学,更要求学生课下博览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因此,大学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时间”,但这些时间是“特意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一些大学新生把这些时间当成了“可任意挥霍的大量自由”,显然误导了自己。
大学的学习主导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学习管理完全来自于学生的自主、自律、无人督促。课程大多为上百人的大课堂,教师与学生很少交流,教师流动,作业很少批改,家长老师对学生学习很少过问。这与高中时期那种学校、老师、家长层层施压,处处督促,考试不断大排队的高压状态大相径庭。因此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失控、失重感。有学生说,现在没有老师、家长监督,学习反而静不下心来。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只求考试通过就可以了;有的同学发展个人兴趣的时间多了,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有的同学要把中学被压抑的娱乐的时间补回来,而拼命玩等等。这其中有不少学生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在大学一旦学习成绩成为老师注意的“问题”时,往往为时晚矣,学习损失惨重了。另外学生的心态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高中长期超负荷的学习使不少学生深感疲惫。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出现松懈。懒得动书、动笔、动脑,还有的学生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与同学相处得能力较差,给大学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个别学生还因此出现焦虑等情绪障碍。
专业不太喜欢,自己心里很迷惘
专业不太喜欢,是许多人上了大学之后的第一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专业的不了解。我们知道刚上大学,对于专业的认识只是第一印象,还没有深入地了解专业的内涵及其培养方式。许多大一的学生通常还会因为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的完全不同,而感到不适应,导致对专业失去兴趣。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不喜欢这个专业,其实还是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要改变这种状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议进入大学后,不要急于想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因为这需要我们花三年的时间去慢慢积累和消化。我们可以找师兄师姐去寻求帮助,同时也可以找辅导员、系里的老师咨询,听听他们的建议,把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尽量缩短。
当然也有些人确实到了大二深入专业学习后,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但这个时候我们依然不建议采取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来面对,因为如果我们消极对待,最后很可能就会面临无法毕业的困境。专业是我们大学的学习基础,但大学所提供给我们的却不止于专业知识,我们应该在掌握专业知识(尽管不感兴趣),向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拓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钱总不够用
许多上大学的新生们都远离自己家庭和父母,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新生们用钱往往大手大脚,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不经意间生活费就被用光了,把后面的生活费用提前花掉。
(以上问题,来自于我院的新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