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在人文底蕴深厚的安徽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位女孩:打工数日,只为弟弟的一双新鞋;敲打头部,只为继续清醒地寻找走散的母亲;四处奔走,只为求助社会筹措父亲的医疗费。她,就是来自政法学院07行政管理专业的徐学英。《用阳光的心面对人生》是她在我校第二届“自强之星”评比大赛上的演讲题目。四月的师大校园里开满了各色的花朵,徐学英正是这样一朵向阳之花,用自己的乐观和勇敢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
1990年,徐学英出生在滁州市定远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她的妈妈自小就患有脑膜炎,不仅失去劳动能力,时常还会走失。学英说:“在家里,妈妈就像我和弟弟一样,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一次,学英全家都去找妈妈,一连几天都没消息。最后还是在一家菜馆里找到了正在洗盘子的妈妈,多亏了好心的店老板收留了她。看着妈妈憔悴的面庞,迷茫的眼神,年幼的学英心里有太多说不出的难受。小时候,徐学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不为功名,只为给妈妈换一个大脑,让妈妈可以生活的更好。
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 14年前,徐学英的父亲卖掉了茅草屋,带着全家迁居到滁州市。母亲患精神病,她和弟弟要上学,一家人更要生活。而这些,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向父亲。“可是在这个城市,年迈且没有一技之长的父亲只能当瓦匠,靠打临时工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徐学英说,“最困难的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记得有一次我饿的实在不行,就在豆腐店门口挖了一碗豆腐渣来充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的情况,懂事的小学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同学们都忙着准备中考时,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忙着割草喂猪放鸭子,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洗着全家人一盆又一盆的衣服;当同学们挑剔着不合口味的饭菜时,她吃着单调乏味的饭菜却没有半点抱怨;当同学们进入甜美梦乡时,她翻开课本,挑灯夜读……
徐学英不仅自己学习刻苦,更是个热心肠的孩子。前座地一个后进生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那段时间显得无精打采。徐学英主动和她聊天,探讨学习方法。学英说:“她不会的题目,我一遍讲不会就讲两遍三遍直到她完全弄懂,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做题,一起进步”。
高中的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老师的上课速度也很快。但徐学英肯下功夫,不懂的题目背也要背会,拿英语来说,所有上过的的文章她都试着去背熟。没钱没资料,她就借同学用过的资料来学;午间在教室吃一块钱的煎饼继续做题,高考后,光三毛钱一斤的数学草稿纸卖了76块钱。
生活上,当时家里的情况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善。“我每天吃的饭菜除了咸菜就是馒头和锅巴”,徐学英说:“爸爸一直打散工,很多时候都是没活找活干”。日子虽说有些清贫,但毕竟也算安定下来了。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到了高三,正当徐学英准备积极备考的时候,命运又和徐学英开了一个玩笑:她的母亲因为车祸撞伤了头部。可由于家里实在没有钱,医院拒绝给母亲治疗。就这样,母亲的精神问题更加严重了。“那时妈妈甚至已经叫不出我和弟弟的名字",学英无奈地说,“三个月之后,妈妈上身就瘫痪了,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变卖了家里的一切,弟弟也不得不暂停了学业,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
虽然面对高考的压力,但彼时的徐学英将心思全都放在了母亲身上。无心上课的她,想的是怎样出去打工,怎样挣钱才能治好母亲的病。看到女儿有放弃学业的想法,父亲哭了,一个坚强的男人也流下了眼泪。在父亲和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她打消了出去打工的念头。每天学习到凌晨一点半,放学路上也在背书,考前通宵也是常事。苦心人,天不负!2007年,徐学英被安徽师范大学录取,这一喜讯照亮了阴暗的家庭。“那段时间,我也满心欢喜盼望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业有成,可以给家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徐学英笑着说。
大学里,为了缓解家庭经济上的压力,徐学英一边学习,一边做兼职。在纬七路的餐馆中她洗过碗,端过菜;在服装店里她看过店面,卖过衣服。打工期间为了省钱,她啃过干馒头,喝过自来水。暑假里,当其他同学在家吹着空调,喝着冷饮时。为了能多赚些钱给父母买点好吃的,她每天都要“全副武装”地呆在蒸笼似的仓库里工作十个小时,将鸭毛一点一点塞到羽绒服面料里。那段时间,徐学英的身上捂出了许多脓疮,她不敢也不忍让家人知道,只有等到晚上躲在房间里默默地咬着牙,自己用手挤出脓血……
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女孩,反而促使她能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学习。“有时候买一盒饼干,在图书馆里一呆就是一天”,学英说“我喜欢看经济和法律类的书籍,学习越多的知识,我就越感到富有。”初到大学的她对多媒体操作完全摸不着头脑,对着电脑键盘和高深的专业知识,她一脸茫然。然而,她坚信努力就有收获,她说:“可以笨,但绝不可以懒!”天道酬勤,她很快就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且获得了校二等奖学金。不仅如此,她还在有限的业余时间自修葫芦丝演奏,并顺利获得了上海音乐学院葫芦丝八级通关证书。
正当徐学英对未来满怀期待之时,脆弱的家庭再传噩耗,65岁的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电话挂断的那一刻我傻了,耳朵里回荡的全是弟弟的哭泣声 :姐,你快回来……"。为了保住父亲的命,姐弟两求遍了所有的亲戚,写了无数的求助信。或许是他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这一次,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这个已经经受太多磨难的家庭。他们投出的求助信被好心人放到了滁州当地的门户网站,结果很快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说:“新安晚报对我家的事进行了全面的报道,滁州电视台、第一时间等媒体也来做了访问、滁州市委书记、市检察长也亲自来慰问。师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得知情况后也都尽全力帮助我。是他们,是社会上所有的好心人给了我勇气和信心……”说到这些,学英有些湿润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徐学英永远都记得2010年8月24日——她20岁生日那天。父亲说:“学英、学同,今天你两都不要出去了,好好陪陪爸爸,爸想和你们说会话,等到出院了,照张全家福。”就在一家人说笑时,父亲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顺着学英和弟弟的脸颊流到地上,血不断的吐,地板被染的鲜红,整层楼弥漫着血的味道。学英说:“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弟弟疯了似地敲打墙壁;妈妈若有所懂的倚在墙角抹眼泪;我也懵了,瘫倒在地,大脑一片空白;看到全身扎满吊针,脸上卡着氧气罩、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我明白,爸爸要和我们渐行渐远了……”一个月后,徐学英的父亲终因抢救无效,离开了她和这个饱受磨难的家庭。
磨难,是强者的财富,是弱者的深渊。父亲的离世使徐学英悲痛万分,但却没有让她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今后我打算考个事业单位编制,支持弟弟读完大学,我会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已经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徐学英坚定的说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一路走来,这个21岁的小姑娘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但她一直用自己的乐观和勇敢,谱写了一曲青春的自强之歌。映日花儿别样红,四月的季节里,花儿只有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才能绽放的更加精彩。我们相信,始终勇敢坚强着的徐学英也必将迎着阳光,走上一段温暖的人生旅途。
(校记者团 文/冯李华 梁骏 图/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