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恨初战身先殂,仅留还念酬英雄”73年党龄、95岁高龄的我校离休干部罗健西老人,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参加百团大战,打击日寇,参与筹建“湘西纵队”,清剿土匪;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他服从党组织安排,从事煤炭机械管理工作,献身教育事业。
峥嵘岁月,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采访到了这位老党员,让我们一起追忆和分享罗健西老人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所走过的充满传奇的光辉历程……记者:您好,十分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解,您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党龄也有73年之久。请问当初是什么激发您毅然投身革命,并促使您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健西:1916年我出生在怀化市新路河乡罗家坡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七岁那年,我五叔把我接到溆浦龙潭岩板上同表兄一起伴读。从此我以校为家,发奋读书,从书本中寻找知识和快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震撼了中华儿女,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那时我才20出头,在常德省立第三中学读高中。我当时想,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于是决心弃学从戎,到延安去参加抗日队伍。当时正好在《抗日》三日刊上看到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简章后,心里特别高兴,于是我与同班同学申济文以及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同班同学李记今老师(时任我的国文老师)的儿子李明松等8人,秘密前往延安,参加抗战。后来我如愿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1938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记者:据我们所知,您到达延安后,见到了毛主席,可否讲叙一下初次见到毛主席的感受?
罗健西:1937年11月24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天早晨,在毛主席警卫员的带领下,我和李明松一行8人来到一座青砖砌成的窑洞前。一位身材高大魁伟、穿着朴素的中年人站在窑洞前向我们招手欢迎。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很慈祥很亲切,他一一和我们握手,然后招呼我们到窑洞坐下。毛主席的平易近人很快消除了我们的紧张。主席谈话诙谐、含蓄,看问题睿智、精辟,有时我们谈到高兴处不时地发出阵阵笑声,毛主席也会和我们一起高兴地笑起来。
记者:作为“百团大战”的亲历者,您能简要描述一下当时的战况?您认为战役最终取得胜利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罗健西:为了保卫我们大西北,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粉碎敌寇新的进攻阴谋,八路军决定以百团之兵向整个华北交通线上的敌军作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进攻,我们717团加入了百团大战,由于在战前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趁敌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敌人,把日寇打得晕头转向,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我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掌握正确的战略信息,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有较强的号召力,发动一切力量,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记者:您身经百战,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您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据说您曾参与组建过一支“湘西纵队”,为剿匪作出了巨大贡献。您能介绍一下当时的状况吗?
罗健西:1949年7月31日,为策应湖南和平解放,肃清湘西匪徒,“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西纵队”正式成立。“湘西纵队”受中共湖南省工委直接领导,中共地下党员陈策担任湘西纵队司令员,谌鸿章担任政治委员,我担任参谋长。
“湘西纵队”的成立极大地威慑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立即从各地调遣部队,当时四股反动势力3000余人形成四面合围态势,对我们湘西纵队实行围追堵截。那时我们一直和敌军周旋,始终没有放弃信念,一直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记者: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教育更是如此。当时您曾担任湖南煤碳机械公司的经理,条件和待遇都比较优裕,但是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您接手担任湖南煤校的校长,即现在的湘潭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放弃了经理的职位而投身于教育事业呢?
罗健西:作为中共党员,我一直秉持一个理念: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人,我就到哪里去。经过多年的战争破坏,中国的教育事业几乎是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在我看来,党给了我很多东西,我必须用自己的热情去回馈党,报效祖国,于是我决定投身教育事业。刚开始这所学校的原址不在湘潭,而在醴陵。当时条件简陋,房屋教室都是木板搭建成的,破破烂烂。后来上级组织决定把学校迁到湘潭,并且加大学校建设。记得那时领导要求我三年内把学校建好,而我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您能谈一下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罗健西: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观念,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革命战争年代的党员要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打仗不怕死,不怕吃苦,迎难而上。在那段艰苦的革命时期,正是共产党员的这种精神,才支撑起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种艰苦朴素、敢为人先、勇于吃苦的精神一定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您是老共产党员,也曾经是老校长,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您可否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一些希望和建议?
罗健西: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骄傲,国家的栋梁,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首先要好好读书,掌握科学知识,其次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为一种信仰去奋斗,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我们那个时代是民主革命时期,而现在是发展经济的时代,我们都老了,一切都要靠你们。就像以前毛主席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