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记团2011届毕业生临别心语



欢送会后,学记团记者与宣传部老师合影。(郭凯军 摄)


2011届毕业生与指导老师代表合影。


  6月8日,校党委宣传部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为即将踏上新征途的学记团2011届毕业生举行欢送会。党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老师以及现任学记团成员参加欢送会。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晓文勉励毕业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书写新的辉煌。
  今年毕业的学记团记者共有 12人,不少人选择了继续求学深造。其中栗瑜泽跨专业考上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研究生,丁斯斯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记团前任团长郑雅婷则将赴法国留学……欢送会上,他们纷纷发言,回顾在学记团学习、成长的经历,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学记团提供的难得锻炼机会。
  丁斯斯:学记团给我提供了太多尝试“第一次”的机会,第一次给大家讲新闻写作技巧,第一次义卖报纸,第一次采访学校领导,第一次寻访优秀校友等等,这么多的第一次,都是学记团给予我的。校报这个平台,记录了我笔下的文字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也见证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活。五年,十年,二十年,我都不会忘记在学记团里学到的一切。
  向佳:学记团教我的第一件事是让我学会了自信。跟着学长一起采访,一起改稿,一起值班,一起进步,不仅让我收获了一份份志同道合的友谊,更在我内心树立了挑战一切困难的自信。学记团教会我的第二件事是认真。我们学生记者登上校报的稿件都是经过了编辑老师和学记团其他记者多次修改的。我也修改过其他团友的稿件,并从中取长补短,这也让我养成了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力求用词严谨的习惯。
  汤颖:加入学记团之初,我工作富有激情,但欠缺方法,表面上看来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但结果却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渐渐地我开始反思自己做事的方法,开始调整做事的思路。每次采访前先做好功课,采访完后马上进行总结,对写完的稿子进行反复修改,结果事倍功半,受到老师表扬。这让我明白,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好好地进行规划,遇到问题,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应该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去求助。通过几次锻炼,我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严时勇:在学记团的时光是我最充实的一段大学生活,也是我成长最快的日子。在老师的亲切关怀下、在团友的帮助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做事、做人,更明白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那份责任。经过当学生记者的磨炼,让我更有自信胜任以后的工作。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邹老师、刘老师,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拥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
  张璟:我在学记团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每当我想到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团友们,依依不舍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学记团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熔炉,是一个让人全面成长的训练营,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三年来,大家一起开会、策划、采访、赶稿,一起聊天、采风、憧憬未来。我们一起拥有过欢乐、苦恼、压力,品尝过突破自我后的自豪,这段温暖的师生情、纯真的团友情将深深地珍藏在了我的心里。
  张舟:至今我仍以曾是学记团的一员而自豪,在团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参与采访任务,当时对我是不小的磨练。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郑雅婷同学———她在采访任务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还有在值班期间给予我指导的老师。学记团是一个很优秀的集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一起。大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起书写多彩的大学生活。学记团给了我们一个平台。祝愿学记团在今后的征程中能越走越好,校报在学记团成员的努力下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
  唐婷:凤凰花开的季节,我们即将背上行囊离开母校踏上人生新的旅程。回顾大学四年,最难忘的是在学记团学到的点点滴滴。学记团的经历,让我满怀着骄傲与愧疚。骄傲的是,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我是真心热爱文字并作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成绩;愧疚的是,我在学记团的日子里有时做事还不够踏实努力。每次看到自己采写的稿子刊登在新出的校报上,总有太多话想对学记团说,但话到嘴边只能浓缩成“感谢”二字。感谢学记团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感谢老师不辞辛劳地悉心栽培与谆谆教诲,感谢团友们的互相关心与帮助。
  肖熠君: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对学记团的感情,那便是学记团给了我太多太多,而我奉献给学记团的实在是太少太少!是学记团,让我从对新闻写作感到懵懂、神秘成长为能独立地写出一篇篇像样报道的学生记者。我不仅在学记团学到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指导老师那种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
  结识了一群一起采访、写稿的团友们是最让我高兴的事儿。我们建立了战友般深厚亲密的友谊。学记团让我实现了儿时的记者梦!无论我走到哪里,学记团永远是我心里最温暖的港湾。
  栗瑜泽:感谢学记团让我确定了以后学习研究的方向———新闻传播。当初在学记团的那些经历,现在想来着实非常重要,在我考研之路上帮了大忙。虽然在团内时间不长,但是这段人生经历将弥足珍贵。
  梁瑞英:大一的时候,自己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学记团的招新初选,先是笔试,然后是面试,没想到就顺利地进入了。后来经常参加学记团的学习和工作,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让我明白加入学记团是来之不易的机会,应该珍惜。同时,心中对学记团的感激之情就越来越浓厚,因为她给我的帮助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学记团在老师的指导下,是一个崇尚民主,传播正义,充满活力的组织。汶川地震后,我们积极组织团员义卖报纸,将赚来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柳孟娇:学记团的经历仿佛就在昨天,它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片段之一,也是我莫大的荣幸。在学记团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新闻方面的知识,而且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当离开学记团时,我真的是万分不舍,因为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兄弟姐妹结下了深厚情谊,记得大家一起去采访时的默契配合、一起改稿时的精诚合作、每篇稿子印成铅字时的欢欣喜悦,当然还有发稿费时的窃喜。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忍不住会心一笑。
  郑雅婷:学记团,是我大学四年里最闪亮的记忆。首先,感谢邹老师的信任与爱心倾注。她总说,当年刚入团的我是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可是她给我这个小女孩机会和信任。我记得她帮我改了无数遍的第一篇通讯;记得她为我找好实习岗位时殷切的期盼;记得她把团长的重任交到我手上时认真的眼神;记得每周二晚上她加班坐在办公室辅导我,告诉我怎么展开工作,然后踏着夜色回家的背影;记得她带我去发布会写头版新闻;记得她身体不适却仍在办公室坚持……这一切不仅仅是“感谢”二字可概括的情感,这一切仿如昨日的记忆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感谢她带我成长,信任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让她骄傲的学生!
后记
  毕业同学的感言,反映了一个为梦想共同奋斗的集体的心声。他们曾一起扛责任,担忧喜,享荣辱,这必将成就一段难以忘怀的真情。
(罗曼斯 唐 标 吴 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