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关于学生暑期工的调查与思考
暑假即将来临,学生们都为期末考试而忙碌着。无独有偶,各大工厂、公司也都跟着学校忙碌活跃起来了,纷纷招聘学生代理及所急需的暑期工。校园内外满天飞的招工宣传单、广告,已成为各大高校内一道“别致”的风景,它无疑吸引了路人的驻足细看,学生代理员也随之走红,成为了招工线上的大忙人。
宣传单上给出的条件、待遇甚是诱人:每月学生能挣1800———2400元,还包伙食、住宿。这“真的”是暑期工的待遇吗?暑期工的权益真的能够得到保障吗?“学生打暑期工患精神病,家长疑学校借学生敛财”,“长安20多名暑期工被拖欠工资无法返校”,“大学生假期打工被骗”如今,各大网站及报纸上充斥着不少关于暑期工的新闻。目前针对暑期工的法律条令并不存在,这就导致一些法律真空地带的出现。学生们用疑惑的眼神注视社会的现状,为此笔者采访一些从事过暑假工或者有意愿从事暑假工的同学,了解他们对暑期工的一些看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校10环境科学班的袁乙冰同学告诉笔者,暑假他很想去打工,但因暑假考驾照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而打乱了他原先安排好的计划。当问及“你为什么在暑假想去打工”时,他兴奋的告诉笔者,暑期时间较长,需要好好的利用,在校期间学习一般只局限于课本,信息面非常的狭窄,再说人生中所剩的暑假也不多了。有些人,只有自己接触过后,才知道怎么样;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过后,才明白为什么。所以我们应去找点事做,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面,锻炼一下自己,体验一下那种艰辛的生活,顺便充实一下暑期生活,同时也让自己将来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袁乙冰认为,我们迟早都要出去闯荡的,现在被骗一下没什么,也是有好处的。吃一堑长一智嘛,慢慢成长,慢慢变强,谁也不是一步入社会就取得成功的。俗话都说,风雨过后见彩虹呢,我们只有经历多了,以后在社会这条路上才更不会摔跤。说来说去,暑期实践去打工就是为将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为自己扬帆起航,摸索探路!从袁乙冰的话语中,笔者深深地感觉到,90后这一代人富有朝气,有思想,有目标,更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
八月桂花香满园,他乡寒食远堪悲。去年暑假,来自10药剂1班的刘志娟同学高考完后就去深圳打工了。在打工的两个月里,她深深的体会到了艰辛与劳累。她告诉笔者去年的暑期打工经历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那电子厂里的阿姨,老是欺负她。同在一流水线上,做同样的活,那些阿姨却坐在上游,悠闲悠闲的做,而那些需要加工的产品大部分都流到了坐在流水线下游的刘志娟同学面前。那些阿姨却无动于衷的看着刘志娟忙都忙不过来。面对这种局面,她只能忍气吞声,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手中的动作,努力工作。随后,她还说到上班时间比上课时间长多了,竟然没有午休,晚上还要加班至十来点。每天下班后回到宿舍,全身都软绵绵的,几乎连呼吸的力气都没了,简直就是疲惫到了极点。更让人不爽的是,深圳的天气,热的要死,上班的时候,汗老是不断的流,毫无停歇。最后,她有点失落的说到:“打工回来后,差点连我妈都没认出我来。因为,在那里我瘦了很多很多……苦不堪言呐!我想说,那工厂简直就是一天然减肥所。”刘同学最后说:平时只知道花钱,挣钱真不容易啊。
暑期工不仅在中国很普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蔚然成风。欧美的一些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管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通过社会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欧美的一些国家还为暑期打工制定了相关法律,如加州法律规定,年满16岁的高中生,只要到学校申请到一份工作许可证,就有合法资格打工。而且许多连锁店、快餐店、旅馆,都会在暑期提供一些工作机会,让他们体会挣钱的辛苦。调查资料显示,全美约百分之三十的全日制学生和百分之八十的非全日制学生,每周要工作二十一小时以上。在日本,许多大学课外参加工作的人数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九。在联邦德国,在假期工作的学生一直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联邦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赚取学费与生活费,然后才是通过工作了解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生活现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通过勤工助学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性方面也会受到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勤工助学既解决了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对教育与生活费用的需求,而且具有道德教育作用。
然而在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暑假去打工,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呢?这是很多在校大学生都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此次问访了我校招生就业处的余亚微老师。余老师告诉笔者,专业与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择业因素,而盲目的找活干,那是很不明智的。余老师建议,不要太在意薪酬,我们更多的可以考虑那些专业相关的工作,可以更好的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因为如今的实习生、就业生对社会的接触很少,缺少社会经验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他们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同时,也要从侧面的从多方面的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余老师也告诉我们,找工作最好找有用人单位推荐的工作或是去知名的大型企业,同时也要多从侧面上去了解这个工作,以避免上当受骗。但是目前,学校在暑期工方面并无推荐。因为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招收的是长期工,而季节性的工作,像伊利的冰淇淋工厂招工,工作将于6月10开始,而学生们放假于7月,时间方面有所冲突,但是学校方面正在尽可能的对此进行协商。
不过,无论你做什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带着目标,带着想法去做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比如派传单,你是傻乎乎地随便乱发呢?还是仔细研究了街头行人的特色再出击?你是派出去多少无所谓的态度呢?还是会好好研究哪些人会认真看,哪些人会扔掉?目标不同,得到的也不同。但是,同一类型的工作做一次就可以了,多尝试不同的种类更有意义。这样,我们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体验更多的经历。
而后,笔者又问访了一些学生代理。捷士达公司一学生代理这样跟笔者说到:“对于招工,我们只知道一些基本的信息,也就是这宣传单上的,而具体的一些情况我也不怎么清楚,一下两下也不可能弄明白。有时去问主管经理,都还弄不明白。再说,我们还是学生,社会阅历非常有限。我做学生代理,是经同学介绍的认识了经理,拿了些资料就开始了我的招工生涯。在学校招工,主要是帮助暑假想去历练一下自己的同学,提供一个报名点抑或是一个机会吧,在此同时,作为学生代理也可以拿一定的回扣。”当笔者问道:你作为学生代理,你自己都不知道具体情况,难道就不怕公司骗了你,而你又骗了同学吗?面对笔者有点犀利的质疑,学生代理解释到:“我们当然不会去骗学生,在决定做学生代理前,我查了很多很多关于捷士达的资料,这是一家很大、很有名气的电子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而且每年它都要招收大批大批的暑期工。鉴此,我们觉得这公司是可靠的。若是一些无名小公司,我就有点担心了,也就不会去做学生代理了。”看来同学们从做学生代理开始,心理也开始走向成熟,向社会靠拢了。
暑期外出打工,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想法。毕竟,将来我们都是要出去闯的人。但去打工的同时,我们又应该多长个心眼,多留意身边的事,学会合法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刻保护自己。(校报记者团 况埕 罗其敏 张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