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尽最大努力让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我校多举措力促毕业生就业



学校与二级院签订就业责任书


学校与二级院签订就业责任书


  今年是我校“X+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启动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次检查这项改革效果的成果年。在第二届“就业指导月”活动的推动下,广大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模拟就业热身和磨练,为他们走上适合的岗位“化妆指导、牵线搭桥”。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为毕业生们就业择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指导。
  校园招聘会,通向工作岗位的“公交车”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大中型的就业洽谈会,这些招聘会无疑为毕业生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的就业途径。为了赶上校园招聘会这个就业“公交”车,各二级院系领导及辅导员都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都专门为学生建立了班级就业信息QQ群,并从学生中选出一名信息指导员,一旦有招聘会的信息,指导员都会在群里及时通知大家积极参加。财会学院刘晋生院长告诉记者,财会学院今年毕业生两千多人,比去年增长50%。在第一学期毕业班学生75%左右,主要是参加社会实习工作或打零工,正式签约的还不是太多,为了促进就业,我们抓住招聘会这个难得的机会,要求部分毕业班在招聘会现场实行签到制、考核制,目的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加。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还通过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向学生发布相关的招聘信息,通过散发就业信息传单等形式,加强对招聘信息的选出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就业,从二级院领导,到辅导员都在尽最大的努力,真正形成了“动员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的喜人局面。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延安老师告诉记者,经济管理学院大部分毕业生已经在校外实习,另外一部分正在为考研、自考或者专升本做准备,就业情况比较乐观。但他每天还是在为自己学生的就业问题奔波着、忙碌着。一有新的就业信息就及时通知学生们。包括本院杨柏欢副院长也很重视学生的就业,为了帮学生们拓宽就业渠道,他不断推荐优秀毕业生到自己的朋友、熟人所在的单位实习或就业。像今年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杨副院长及辅导员老师们的介绍而找到工作的。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就业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引导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坚持校内、校外招聘相结合,加强了对“三懒”学生的帮扶力度;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鼓励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郑金峰老师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现象:在09年的毕业生中,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共有469名同学通过招聘会等渠道顺利就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热门专业就业率很高,但还有许多其他的冷门专业就业情况不是太好。还比如参军等的人数比较多,而从事科研设计、地方基层工作等领域的人数很少,甚至出现了零就业。这些现象显示了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偏见导致了毕业生们就业渠道的狭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各个二级院系毕业班的辅导员老师积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纠正学生们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错误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持“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观念,对个人进行标准定位,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或人生规划。
  领导老师的温情关爱助毕业生一臂之力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院系老师对在校的学生提出了建议。财会学院刘晋生副院长告诫大一、大二学生:要努力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在校期间,尽可能多考取一些资格证,如英语等级证、会计证等,为以后就业做准备。刘院长寄语广大毕业生说:“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要正确认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完善自我,了解自身能力和社会就业状况,以便较好地进行自我完善。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延安老师说:同学们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多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就业缺口在哪那些方向,希望大家在立足本专业的前提下,多学习些其他方面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记者吴岩杨晓燕刘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