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华读书社成立于1996年3月,是中南大学第一批建立的优秀社团,至今已有15个年头。它风雨兼程,历经十几届社团人的经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其倡议成立者是原中南工业大学何继善院士及陈赫教授,陈赫教授十五年来一直担当升华读书社的指导老师,领导社团成员为读书社的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3年的“优秀社团”称号、2006-2008连续三年的“优秀团支部”称号、2009-2010学年的“先进组织工作建设团支部”称号以及2009-2010学年的“明星社团”称号,累积的荣誉让升华读书社在校内与校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升华读书社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社团。在中南大学这样一个以理工科、医科为主的学校,作为文化性社团的她,如一支奇葩向大家展示着无穷魅力。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是升华读书社的常规活动,它为许许多多的热爱读书、懂得欣赏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读书交流活动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每位成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阐述,表达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接下来就是自由讨论的时间了,大家或儒雅端坐,分析阐释,或慷慨激昂,相互争论,整场活动就在讨论中掀起高潮。大家有时会在这一过程中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过后依旧称兄道弟,感情更加亲密了。
升华读书社理事会主席龙琳芳同学说了自己对于读书交流会的感受:“也许读书交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快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与同龄人交流的平等与喜悦。这些由读书相连的一帮伙伴,看到了每一个人非常真实的一面。”与此同时,在日常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难得有这样放松的机会,而读书社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相聚,玩笑与争论都是心情宣泄的一种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欢笑之余,大家更多的是对每一次读书活动的思考,“在我看来,读书交流是一种集体参与、共同思索、共同体验、共同交流的活动。也许在每一次读书活动的开始,我们还能在某些引导下,沿着讨论的主题前进。但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各异,往往会偏离主题。如果我们能坚持得更久一点,或许收获会更多一点。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每一个人应更多地在集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读书交流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自豪的节目,在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上,大家的见识得到扩展、情感得到升华,心与心渐渐融合。或许十几年之后,大家谈起读书交流会时,可能想不起那时究竟讨论了什么内容,但肯定会记得争论时热闹的情景,以及那记忆深处最亲切的情谊。踏莎行《踏莎行》是由升华读书社自己出版的杂志,升华读书社的社员们都亲切地称它为社刊。
作为创始人之一,升华读书社前任学术部部长夏侯命波同学谈起关于《踏莎行》的创办初衷时说:“中南大学这样一个以理工科、医科为主的学校,一本文学性的刊物或许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只希望凭着我们的努力,能为提升中南大学的文化品位尽中南学子的一份绵薄之力!”怀抱这种信念,升华读书社的一直以“开有益卷,做高尚人”为宗旨,树立“活跃文化氛围,培养文学气氛,挖掘优秀人才”的理念。读书社一直以来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刊物,通过组织、策划并付诸实践,使其逐渐成型。让人欣喜的是,2009年,升华读书社获得了“湖南移动动感地带校园创业大赛”三等奖,奖金为5000元,在社刊“万事具备、只欠资金”的状况持续了这么久之后,终于能够将刊物出版,这令每个升华人都心情振奋。“从社刊的策划到真正的出版发行,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时光里,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失落过;曾经欢笑过,也曾经痛哭过;曾经砰然心动过,也曾黯然神伤过。我们用真心、赤诚来做一本文学刊物,然而细想想,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本书呢,一本正在书写的书,这本书里,有高潮、激动,但偶尔也会有不和谐的颤音。这本书是否精彩,全由这本书的主角来决定,而这本书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升华一家亲很多“退休”的前辈们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够让人离开时落泪的社团已经不多了。”是的,读书社最大的特色就是她的“家文化”,社里成员以兄弟姐妹相称,相互帮助,坦诚交流,一起工作,一起学习。读书社的办公室不仅仅是每次开例会办公的地方,还是大家自习交流的所在。每一届社长都会在办公室中留下一个留言本,大家叫它“升华留言本”,斑驳的书页上留下了多少升华读书社人的笔迹,记录了大家的点滴心事与成长的路程,或忧或乐,或悲或喜,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一段真性情的流露,每每回忆,都经不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是来自一个永不分裂的大家庭所拥有的感动与温暖。
这便是家的感觉、家的温暖。升华读书社,一个珍藏太多记忆的地方,如同蓝田美玉在阳光下徐徐升起的青烟一般,亦真亦幻,给每一个升华读书社人留下太多值得留念的东西,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峥嵘岁月,洗去了当年的青涩无知,留下百炼成钢的毅力与坚强———升华,涅槃,重生,锻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