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遐思
不知不觉,大街小巷飘满了五彩绳的颜色,缤纷的纸葫芦挂满了房前低矮的树梢,艾蒿独有的清香萦绕在空气中久久不散,街边巨大广告板上诱人的粽子使过往行人频频回顾,在这个道是无晴还有晴的夏天,我终于意识到,端午节已经近了。
虽说真空包装食品总不如亲手包的粽子有味道,但是毕竟方便快捷才是这个时代的最佳选择。拿起装了一小串粽子的包装袋,毫无意外地看见上面印刷的一个标志性的、孤傲的身影——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泽畔独行的萧索身影里流露出孤独与落寞,却依然挺直了不屈的脊梁。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在淮南则为橘,在淮北则为枳。这份文人独有的气节,即使是为世人所不解、不容,为四方所讥讽、诟病,也依然能够保有着高洁的风骨,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然而,那步履踉跄、愤声疾呼的姿态,印在包装精美的食品之上,在这欢欣鼓舞的节日气氛里,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或许,在万人称颂之中,我们津津乐道着他的痛苦和悲哀。
犹记得中学时老师笑称道,为了几篇短浅的作文,众人笔下的屈原投了一次又一次的江,再是感怀其嘉言懿行,也早已看倦。时至今日,屈子的时代早已湮没在无尽的尘埃中,他所深深挂念着的楚国亦在岁月的大浪淘沙里无迹可寻。当然,我们也很容易地就忘却了亦曾怀瑾握瑜的年轻的自己,整日奔波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中,终于在岁月的尘埃中迷失了自我,在声色犬马与无尽的欲望间漂浮沉沦。
破碎的理想,丢弃的抱负,遗失的风骨,远去的身影。那些岸芷汀兰的幽香,那些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孤高,已然一去不复返,在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城市夜晚,理想淡薄得如同朝阳中的晨雾,静悄悄地散去了。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
唱一曲《招魂》,为屈子,为人群,也为自己。
忽然敲门声响起,隔壁的大爷送来一盆家人亲手包的粽子,青绿的粽叶上泛着湿润的水光,萦绕着端午特有的香气。我忙弃了手中包装精美的真空食品,接过沉甸甸的盆子,袅袅升腾的温热水气中,淡淡的悲伤消弭于无形。在人情淡漠的社会里,比之虚无缥缈的幻梦,身边的温暖,更容易让人铭记、感怀。
推开窗子,街边交谈的人们脸上流露出轻松和喜乐。毕竟是一个难得的假期啊,孩子手上缤纷的五彩绳,房前屋后飘摇的彩葫芦,大街小巷的糯米与艾蒿的清香,在满城欢欣的气氛中,端午节终于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