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墨一枝秀 一搏一守一片天———记刘永东和他的“湘西缘”
随着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校园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也在为自己的前程四处奔波,一方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创业成了毕业生们眼中的香饽饽。
那么,那些曾经的毕业生,今日的成功者,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成功经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07届艺术设计系的刘永东,瘦削干净,衣着朴素,显得安静的他,内心却积满了强大的力量。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已经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毕业生跃身成为了教育行业的明星。
创业:奠牢基石,坚持不懈,在贫穷中收获刘永东在很多采访报道中都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第一桶金的含义:在一无所有中收获贫穷,并在收获的过程中积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宝贵的创业历练。 “穷让我明白。我没有资本像其他人一样吃喝玩乐,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然,就只能沉在海底。”
高三复读,刘永东只身来到遥远的天津学习美术,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生活了几个月。除了平时省吃俭用外,一有空闲时间,就在大街上给人画素描获得微薄的报酬。北方的冬天很冷,他的被子是上一届留下的破棉被。但他依然坚持绘画,学习他人的技巧,努力练习,只为提升自己。大一第一学期的3000多学费,是家人东拼西凑出来的,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并且谋生成了第一要务。为了生存,刘永东给私人画过油画,给幼儿园做过装饰,冬天寒风刺骨,他一个人沿街贴传单…… “贫困不是阻止我前进的障碍”。
但是刘永东并没有因为生计的艰难而变得浮躁不安。他的专业成绩,大学四年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上午专心致志的学习专业课,下午则耐心地消化上午所学的东西,然后在晚上专注于实践,几年如一日。寝室的同学都说:永东的床永远是干净整洁的,好像一直就没人睡过一样,因为早上,大家起床的时候,他已经披星出门了,而晚上,直到大家都睡去了,他才戴月而归。因为自己太过独立,少数同学也会在身后闲言碎语,说他不合群,太孤傲……这些不理解刘永东永远都不会放在心上,他知道自己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他知道家人靠着他出人头地,所以他一心夯实着自己的专业技能,一点一滴的经营着自己的梦想,人生。
大一,他带着油画作品 《红色的回忆》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美展,还是大一,他开始瞄准美术教育行业。暑假,成立之初的 “湘西缘”
好不容易招到的几个学生,因为种种原因相继退学,最后只剩一个,他的合作伙伴也离他而去。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努力了,付出了,哪怕失败了,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回忆当年,刘永东如此说道。创业之初,他根本就不会考虑失败了会怎么办的问题,而是一心想着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坚持下来,他的动力更大了。那年的暑假,怀化的大街小巷随时可见一个扛着招生牌的瘦弱身影。暴雨烈日下,他一个人四处奔波,鞋底都磨掉了一大块!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暑假,他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600元,还有越来越强大的内心。
大二,他成为了系里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人,美术系主任李昀蹊还亲自为其题字;大三,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在天津成功举办了画展。在这一年,他在怀化市开设了第一家分校。
大四,他出版了 《理想艺术作品集》,这是美术系、设计系在校生中第一个出版个人作品集的学生。
扎实的功底和开放式的历练,让他的作品多次被国家、省级大型书刊杂志收藏、出版,获得各种奖项数十项。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为他的事业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当自己作为一名在读生的身份遭到一些家长的质疑时,刘永东真诚地说: “正是因为是学生,才会对前来培训的同学更加负责,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的去做好工作!”他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家长的质疑,正是因为自己的真诚、负责与在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为他的事业打开了局面。毕业那一年,刘永东在怀化市开设了第二家分校,这时,他开始聘请老师了。到目前为止,校区已经达到十个之多,包括长沙、娄底、湘潭、衡阳等校区,以及怀化五校区,教学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拥有60多名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2千余名在校学生。
而这些都是刘永东自己一手慢慢打拼出来的。创业资金也是几百几千地 “滚雪球”,渐渐越滚越大。很奇怪的是,刘永东从来都不会觉得累。 “只要你专注于一件事,哪怕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去解决的过程,我反而会觉得快乐”,一感到自己落后了,停滞了,他就会不舒服,不甘落后。但是他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不甘,但是能沉住气,能屈能伸”,不甘落后的同时,刘永东会主动去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每年刘永东都会专门花时间去各个省区,各个城市考察交流,了解教育行业的发展状况,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守业:以人为本,立体发展,在收获中丰满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顺利稳步发展,扩大规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行业里永占鳌头……这些都成了刘永东日夜思考的问题。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成了刘永东的目标。
现在的 “湘西缘”已经开始突破单一的美术培训业务,推行强强联合策略,开始和其他教育机构共同组建教育集团,近三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教育为主的产业链。刘永东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特点,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立体发展:在布局上,考虑到一些学生上学不方便,他把湘西缘美术学校分成了多个校区,让学生们能就近上学;在教学上,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紧抓美术基础知识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陶艺、剪纸、废物利用等从小就能让学生受到技能实践教育的课程, “有兴趣,就不怕”。一次,一位小学生在医院打点滴,眼看着到了要上课的时间,居然自己把针头一拔说: “我要去上美术课!”
匆匆就往学校跑。这些特色很受学生欢迎;在管理上, “湘西缘”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与发展需要分别设立了幼儿书画班、美术中考班、陶艺班、美术高考班、成人兴趣班、国画班。按照 “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制上课,15人一班一师,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外合作上,湘西缘美术学校先后在怀化文理学院、怀化人才教育学校、爱伊儿幼儿园、伟才幼儿园、河西幼儿园、娄底图书馆幼儿园、长沙国学经典幼儿园等80余所学校 (园)建立教学基地或双向合作关系,使生源形成庞大的规模化网络,夺取了生源建设的制高点。
在坚持立体发展的同时, “湘西缘”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教育活动。如邀请洪战辉对该校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定期举办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的书画大赛……2011年,还在怀化市博物馆为该校的学生举行了画展,近千人参加了展览。同时,还敢别人不敢为,定期组织学生去凤凰、芷江、韶山等地写生,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从各方面做到了“寓教于乐”。
很多人都会问刘永东,现在有能力了,怎么不去涉足其他更加热门的产业时,刘永东总是说: “人只能做好一件事,而且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错了”。年轻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多尝试,但一旦自己的目标确立下来,就要一心一意想着怎么做好,最后实现目标。
修身:慷慨与“计较”,在丰满中冷静刘永东走了许多弯路,吃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头。所以他明白,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创业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当有在校的专业技能不熟的大学生找他说: “我想在您的学校实习,我可以不要任何报酬。”刘永东说道:“对不起,我必须得对我的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等你专业能力够扎实了,我欢迎你来!”或许当事人会觉得刘校长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但刘永东也懂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在校期间每当别人质疑我时,我总是能得到老师们和同学对我的支持,我特别感谢那些在创业上给了我帮助,给了我支持的人。”刘永东怀抱着感激之心,积极回报社会。
考虑到贫困生的上学压力,刘永东制定了贫困生学费减免政策,近3年来,已为该校的贫困生累计减免学费40余万元,每年都有上百名学生因此受惠。同时,在专业能力过硬的前提下,该校除了为怀化学院在校的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兼职岗位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学校的学生同样拥有这样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已有 300余名学生受益。而大大小小的爱心捐助活动更是数不胜数。2008年,该校还主动出资承办了市里的大型公益活动,邀请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洪战辉为全市的2000余名学生举行了大型励志专题讲座。在洪战辉的大力支持下,该校还与怀化人才教育学校联合成立了 “洪战辉励志班”,面向全市招收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初中生,该班的美术专业生由湘西缘美术学校资助完成。如今,第一届 “洪战辉励志班”已初二了,明年即将毕业。
作为一所受到的资金扶助、政策扶持都十分有限的民办学校,这样的公益活动已足以撼动人心了。
从大一就开始摸爬滚打的他同样也懂得,负责、诚信、敢于承担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2011年3月份,在一场大型招聘会上,一位从网上了解到 “湘西缘”的天津美院的毕业生慕名来到了刘永东面前:
“你能教高中的美术吗?”刘永东问道。
“能”应聘者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么你能教小学的吗?”
“高中的都能教,小学的当然更加没有问题了。”应聘者自信地说道。
刘永东又叫他画了一幅作品,看完之后,还是拒绝了这位远道而来的高材生,最后用了怀化学院教育系的4名毕业生,因为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教育系比美术系更加专业。在他看来,应聘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责任心不够强,缺乏诚信度,在学业上也是泛而不精。因为这些,一些来自北京、西安的应聘者也遭到了刘永东的拒绝。
一路走来,他始终对母校怀着感激之情。每年的招聘会上,在同等条件下,他总是会优先考虑母校的学生。在招聘会上遇到自己的师妹师弟,他总是会热心地和他们聊天,给他们在就业和创业问题上传授一些经验,提供一些信息。 “不管在哪里工作,一定要讲诚信,要有责任感。一项任务不管做得如何,但是一定要尽全力完成,因为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无法出色的完成,也要有个交代。”
“我一直都没有成就感”。面对自己今天的成绩别人的称赞及各大媒体的报道,刘永东这样奇怪地回答。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知足,这样的冷静,不为外人言论过多的干扰成就了今日他。 “我喜欢压力,人要有压力,我相信逼出来的成绩才是最好”,刘永东总是这样和自己计较,给自己的压力,而谁又能否认这些不是成就明天的我们所要具备的素质呢?
从大一开始,8年来他只专心于一件事:随时随地都在思考着自己的事业,方方面面,每个细节,他都深入思考,用心经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用自己的专注,一搏一守,或许还有诸多不完备之处,但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