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了吗?
2010年9月,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出版了《幸福了吗?》一书,书中通过讲述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和整个国家时代的关系,只为追寻心灵的安静与幸福。他这样说道: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这个人,也是你。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主流和方向,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而他们幸福了吗?
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这些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特征,但在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感到压抑、精神状态不佳等。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文化的群体,本应具有较强幸福感,可是现实是大都感到不幸福。其中,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原因,包括自我意识、家庭和学校环境、人际交往、就业压力、幸福观等。
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积极地自我认识和评价给大学生带来幸福感,而自卑给大学生带来消极感受。如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行为不满意,对前途没有信心。
家庭和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来自各个不同阶层,其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等各有差异。如民主、情感温暖、和谐的家庭使得孩子幸福感强;城市学生要比农村的体验生活满意度高;在大学中那些成绩优秀、表现积极突出的学生会感觉到幸福。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往往那些人际交往顺利的学生能够受周围人的喜欢和欢迎,直接得到帮助,而有些学生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导致自闭或是心理阴影。在大学中,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处理好和同学朋友、长辈老师以及社会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时下热点话题。近有研究调查表示,在近五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严峻形势仍然存在。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是不合适的工作, 甚至 “高不成低不就”。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焦虑所在。
最后,大学生对幸福观的理解误区也影响着幸福感。其问题最严重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现状和现实利益越来越关注,他们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崇尚金钱,行为上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例如社会的诱惑使部分大学生变得浮躁,他们总觉得只有取得学历、金钱、高官才是生活的开始。
我们幸福了吗?大学生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找寻幸福感?幸福感除了家庭、学校、国家社会提供良好的氛围之外,大学生应该从个人角度出发努力。
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大学生产生幸福感的关键。大学生应该正确评价自己,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自尊,提高对自己的满意度。其次,在校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从自我走向群体,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关系。其次,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理想奋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精神观念上追求幸福感。再次,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在遇到困难和难题时要勇敢坦然面对并学会处理。最后,要有正确的幸福观,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目标有理想、有爱、有良好的心态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感标准,幸福感没人能赋予,只有通过自己去感受追寻,只要你有心,有爱,有希望,幸福就会一直伴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