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千万别“沦为”成人节!
很多人认为,儿童节就是儿童的节日,其实不然,现在的成年人世界,实在太累太现实太功利,所以,网络上,其实利用儿童节互祝节日快乐,互相打趣取乐,提醒保持年轻心态的人很多。比如笔者收到以下颇令人玩味的短信:
经鉴定,你属于身高超限、体重超载、营养超标、体态超酷、智力超群、年龄超龄的 “六超儿童”,请怀着一颗童心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吧,六一快乐!
“儿童节”的成人化,是社会现实的写照,是成人心态的折射。成人的儿童节与儿童们的儿童节自然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过,成人“恋上”儿童节也许是一件好事儿,这说明成年人还有一份对于纯真无邪的美好追求。
六一节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州接受小记者采访,对全省少年儿童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有理想。教育不能过于功利,不能把孩子的“有理想”变成一个很高的要求,这样会使得孩子们很焦躁、变得不幸福。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有理想就是要做一个有知识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会学习。不要死读书,要对书本之外的知识有广泛的兴趣;不要读死书,要重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不要读书死,不能只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缺乏健康的体魄。
三是善思考。要善于提问题,富于想象力。善于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富于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要真正让孩子成才,就要着力改变教育考评机制,摒弃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努力培养孩子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
三点希望正是针对当前儿童教育的通病来说的,这些问题刚好是很多儿童们“不幸福”的原因之所在。
首先从有理想这一点看,现在的孩子并不是没有理想,但他们的理想大都是要 “当大官挣大钱干大事”,出人头地,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也正因此,“五道杠少年”才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
其实,小学生们想当官当老板想干大事并没有什么不好,有了这样一种理想和志气,有些学生会奋发图强,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获取事业和人生的成功,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真正做大官赚大钱成大事的人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学生都会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
所以,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的确要立足最基本的公民教育、素质教育,而不能一开始就实行精英教育,实行英雄理想教育。
正因为当前的教育偏差,很多小学生比的往往不是谁的学习好,谁更文明礼貌,而往往是比的是谁的父母亲官大,谁家更有钱,谁在班上和学校的官更大。在这样一种攀比心态之下,产生一些“五道杠少年”实在是不足为奇!
再从学习这一点看,我们的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培养特长也是为了加分,奥数外语更是增加考试成功的砝码。也正因为这样,与考试无关的学习,比如体育学习,社会知识的学习,甚至文明礼仪的学习往往既被学校忽视,也被家长忽视。
因为从小没有基础,即使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最后往往成才不成人,甚至引发一些社会和家庭的惨剧,比如药家鑫案!
其实,成人有时候比成才更重要。当然成人成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如果缺失做人的一课,其才能越大,社会后果往往越严重,甚至悲剧。笔者以为,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中强调得很不够。
独立思考,是一种教育方法的结果,而不是小学生本人的意愿所能决定的。这一点与上面所说的升学教育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教育体制,升学体制,培养方式的变革,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说只能是一厢情愿。
成人们向往孩子的世界。其实,孩子的世界也不一定如想像的那么美好,他们要拼学习,拼做官,拼爹拼妈拼特长,拼与老师的关系,拼与同学的关系。
他们的世界也许比成人世界的功利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注意或者是以为“小儿科”的不屑一顾罢了。
可是,儿童节真的一如我们相互祝福的那般美好吗? (罗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