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生入学抓创新 启航竞赛争起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校长刘志刚也指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要抓早、抓普及、抓品牌、抓层次。”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生创新理念的培养,搭建学生创新平台,我校“启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应运而生。“启航杯”旨在加大力度培养大一新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生范围内普及创新教育,引导广大新生培养科技创新兴趣,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
  一、科创工作思路清 启航竞赛推进快在实践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普及性科技创新活动和高水平竞赛为牵引,以大学生创新基地为依托,以大学生科研立项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院系为主体,以优秀学生创新团队为骨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平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得到提高。”
  为保障“启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有效开展,给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校团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搭建了多种科技创新平台,切实推动各项科创竞赛的深入开展。
  一是,基层团委积极谋划。各院系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策划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依托,是科创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正是有了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各院系团委书记响应校团委号召,积极联系实验教学老师,谋划适合本学院学生参加的竞赛方式方法,动员本院系学生广泛参与,不仅多次召开会议统筹安排,更与学生团队面对面交流,鼓励学生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契合,通过“启航杯”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各院系专业指导教师和高年级科创精英对报名参赛团队进行理论培训,为学生创新提供技术指导和条件上的支持,成为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水平和普及率的关键因素。对于实验性较强的竞赛项目,院系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设备,为学生参加“启航杯”提供便利条件。在各院系的积极策划和协调下,我校多个院系的新生参赛率达到100%,全校新生约60%参加了此项赛事。
  二是,“科创导航员” 正确引导。“科创导航员”的设立是继今年上半年我校在全国高校首度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后,推出的科技创新工作新举措。此项举措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落实,是“抓早,抓普及”工作理念的有力推进。经过资格审查、综合评议,我校30名优秀科创精英被评选为首批“科创导航员”。他们任职期间担任大一学年班的“科创导航员”兼副班主任,既对接院系开展科创指导活动,又协助班主任推进科创普及力度,实现了科创资源的整合。“科创导航员”是科技创新经验的传授者,是科技创新技术的帮助者,是科技创新道路上的带头人。他们发扬奉献精神和专业特长,增强了新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为大一学生的科技创新之路指明了方向。
  三是,个性化保研学生参与指导。学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内在动力的迸发,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将会无的放矢。为推动科技创新向普及化、规范化发展,调动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积极性,各院系结合自身特点,让保研学生中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较丰富科技创新经验,且热心于团队和人才培养,在科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参与到“启航杯”竞赛的指导工作中来,形成高低年级学生共同创新的互动模式。据统计,我校各院系指导团队基本上吸收了本院系研究生和本科生中的科创精英,团队素质高、能力强,真正发挥出了指导、引领的作用。
  四是,科创沙龙提供培训指导。为了使“启航杯”参赛队员对其项目在理论上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启航杯”参赛作品的质量与水平,由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牵头,各院系积极协办的“大学生科创沙龙”活动已成为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又一品牌。2010年共举办科创沙龙20余期,分别邀请各院系指导教师及科创精英对竞赛项目进行深度解析,交流参赛经验,指导研究方向。“大学生科创沙龙”为广大学生架起了一座认识、了解“启航杯”的桥梁,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始接触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
  二、院系筹备齐重视 学生参与热情高近年来,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校上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执行力的链条,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道路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本届“启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于12月12日圆满落下帷幕。初赛阶段,各院系基层团委积极策划,号召学生广泛参与,不仅为参赛团队举办专题培训,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更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为“启航杯”竞赛提供便利条件。
  各院系积极参与、支持,倾力打造本院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品牌,体现了我校“一院多品”的科技创新工作要求与方针。全校形成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下,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成果。本届“启航杯”项目类型丰富多样,报名团队不计其数,在新生中具有极高的普及率。各院系都纷纷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充分表现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
  三、科普成果众人晓 创新观念入人心“启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普及竞赛的举办,与上半年度科技创新提高型的“五四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两项竞赛既考虑到“高端引领”,又兼顾到“普及进阶”,实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两个导向”,一是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降低门槛,使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各院系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学科竞赛。
  本届 “启航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普及导向明确,新生参与率高。“启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以“抓早、抓普及、抓品牌、抓层次”为目标,旨在为新生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使大一新生在大学的基础阶段打好创 新 基 础 。“启航杯”自开展以来,得到了新生的广泛关注,全校各院系新生参与率达到60%以上,不仅如此,大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涨,约45%的学生参与其中。
  第二,创新氛围浓厚,新生意识转变快。在大一新生由高中向大学的过渡过程,我校“启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普及竞赛中充分发挥出指导和激励作用。它营造的浓厚创新氛围不仅帮助新生从过去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而且通过实践认识到大学教育的特点,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思维,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早地适应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再次,指导作用突出,新生成绩提高快。一些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人可能会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曲解为“耽误学习”和“不务正业”。但参加“启航杯”究竟会不会耽误学习呢?为此,校团委在首届“启航杯”结束后在全校范围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参加“启航杯”的学生学习成绩更为优秀,这说明他们乐于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活用到实践中。因此,参加创新比赛不仅没有“不务正业”影响学习,反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乐趣。
  第三,渗透作用持久,新生能力塑造强。新生参加普及型的“启航杯”竞赛也是为日后参与“五四杯”或更高水平科技竞赛打基础。在对参加首届“启航杯”学生所做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发现了创新思考的乐趣,80%的同学会选择继续参加“五四杯”或其他创新竞赛。可见这种逐步提升的观念意识会对人格产生持久而全面的渗透和塑造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大学教育是一种开放型的教育,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启航杯”竞赛是学生迈入大学校园,切身体会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自主实践的第一个平台,是学生转变学习思路的有利手段与方法。很多新生表示,“启航杯”是我进入校园的第一堂实践课,取得的成绩也是我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次荣誉。由此可见,“启航杯”科技竞赛对我校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融入大学生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校众多的创新教育平台中,“启航杯”基础性最强,普及性最广,它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一踏进大学校门就激发出创新意识,“体验到整个科技作品的制作过程,将低年级学生引入科技创新的大门,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以后参与重点科技创新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