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文明礼仪 课堂起步


  伴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老师快步走上讲台———“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本应是在中小学生课堂上出现的画面,但当它出现在大学的课堂上时,那就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课前起立问声“老师好”
  商学院09物流1班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是《物流营销实务》,当老师的一句“上课”在课堂上响起时,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愣了几秒,之后才有部分同学稀稀拉拉站起来。“上课喊‘老师好’,有那么一瞬间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大学的课堂。”该班杨同学向记者说道。采访中,很多同学表示学校此举很“雷人”。“没搞错吧?大学里还要叫老师好?”面对学院的规定:上课前学生都必须起立向老师问好———有人赞同,有人质疑。来自国际学院的叶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漏洞:“课前起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我觉得太过于形式化,有做秀的意味。尊师上课认真听讲就行了,没必要以起立来表示。”不仅学生不喜欢,就是有些老师也不习惯。“大学教了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喊起立。感觉挺不自然的。”有老师向记者表示道。
  当然,其中有同学表示支持:“我觉得喊起立很好啊,这是对老师的尊重。”纺织学院一位学生告诉记者。虽然此举老师与学生各执一词,议论纷纷,但对于学院管理层的出发点,大多数同学表示还是能够理解。
  那传统课堂文明礼仪到底该不该存在于大学校园里?这些礼仪会不会推出不久后而“夭折”?学院推出此项规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在甬高校第一个推行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就首先得从‘老师好’开始,这一规定我们会长期推广下去!”这是学生处胡斌处长面对对记者采访讲的第一句话。
  记者在胡处长提供的相关资料上看到,五月是我院“讲文明,树诚信;学礼仪,创示范”的文明建设月。“现在很多90后大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不太注重文明礼仪。当领导下寝室看望学生,或者路上碰到老师,许多学生都不会主动打招呼,这些都是基本的礼貌啊。”胡处长向记者说起了文明建设月活动推出的初衷。相对于中学,自由成为高中与大学鲜明的对照,大学的课程轻松,日常生活也不会有专门的老师督促和约束,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让人养成许多不文明的习惯。“正是如此,学院才想通过推出此类活动,使学生在道德礼仪等方面引起重视。”胡处长表示,当学生以后踏上社会,其文明礼貌不仅会是其个人的表现,更是一个学校形象的体现,同时也会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砝码。“最近很多老师都向我反映,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了呢。”胡处长笑着告诉记者。
  而对于文明礼仪,中国高等教育公关协会理事、我院商学院徐美萍副教授表示:“平时从细节做起,养成习惯,不要为了礼仪而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编后语:记者不禁想到前段时间的“药家鑫”案。当马加爵渐成“被人忘却的记忆”,最近却又连续发生药家鑫、留学生刺母等大学生恶性案件。如果说“药家鑫”案此前的讨论还停留在药家鑫个人和其“富二代”身份背景上,那其同门师妹的‘我要是他,我也捅’这话折射出来的就不单单是个人或富二代的问题了,而是大学教育中道德礼仪教育的缺位。一切都向“成功”看齐,“就业率”高才是王道,故“道德”被晾到了一边———这是现在大部分高校的通病。药家鑫虽属个案,但从侧面折射出了许多大学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文明、人格道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