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身笔挺的黑西装,一件干净的白衬杉,一双铮亮的黑皮鞋,他的着装显得格外精神,给人以成熟、沉稳的印象;白皙的脸颊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明亮的双眼闪烁着思维的光芒……他就是葛文龙,我校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的学生。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学习认真,工作踏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共青团员的责任与义务,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责任,让青春闪光。入校以来,葛文龙先后荣获 “优秀学生团干部”、“社会工作优秀奖”等校级以上奖励10余项。2010年,葛文龙荣获我校“创明心”奖学金,并作为湖南青年学生代表参加广州亚运会国际青年营,圆满完成文化交流等各项任务。
今年5月,在湖南省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二周年表彰大会上,葛文龙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
爱心路上 永不止步的奉献者葛文龙,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一个普通而又温馨的家庭。母亲常常教育他,助人为乐是美德。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人。”2001年10月,不到13岁的葛文龙因表现优秀、思想进步、乐于助人引起班主任关注,同年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006年,葛文龙得知同校低年级的一名学生有经济困难,就主动了解情况。该同学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全身瘫痪,常年卧病在床,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父亲,生活极为艰难。“稚嫩的肩膀却挑起了家庭重担,”葛文龙不仅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有责任去帮助她”。葛文龙立刻和家人商量,主动承担起资助该同学完成学业和协助照顾其瘫痪父亲的责任。
虽然高中学业负担比较重,但葛文龙每星期都会抽空去看望她们,不仅送一些财物,还常常在精神上鼓励她“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葛文龙的事迹被《半岛都市报》等媒体报道。“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更多弱势群体。他们一定能够体会到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葛文龙欣慰的说,坚毅的眼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葛文龙助人为乐的那种执着和热情。
作为优秀团员,葛文龙在爱心支教的社会活动中同样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从大一开始,不管有多忙,葛文龙都会参加支教活动。他总能给孩子们讲许多新鲜的故事,带给孩子很多新奇的东西。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葛文龙传播着爱的种子,使他们不断认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支教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爱洒在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于支教活动,葛文龙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团干部,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发挥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启发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不断成长。”
四年的助学,数十次的支教,葛文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责任。他还在汶川地震、舟曲地震、西南干旱的捐款中奉献爱心,先后捐款5次,共计1000余元,为灾区带去了温暖。
爱的路上,葛文龙默默奉献,没有止步……团干任上 孜孜不倦的履职者2009年3月兼任校团委学生助理以来,葛文龙培养了肯吃苦、能受命、肯干事、能成事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历练。
葛文龙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起草《湘潭大学团委2008年度年鉴》。
由于没有相关经验,葛文龙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着手”。 他就自己思考“应该怎么写”。葛文龙从网上下载了10所高校的团委年鉴资料,通过反复的翻阅与对比分析,总结出攥写团委年鉴的写作格式与写作方法。他又结合上级团委下发的工作重点,缕清了写作思路,将各项资料、数据落实到位。
一本厚达100多页的年鉴,葛文龙写完了补,补完后改,改完后再写,大到资料整理,小到标点符号,反反复复检查了6遍,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就是通过这次“脱胎换骨”的磨练,葛文龙大大提高了公文写作能力,也全面地了解到团委的各项工作。
“面对困难,如果选择逃避,自己的路就会越走越窄。”葛文龙敢担重任,善于反思,“如果做一件事,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就要找自己的不足;第二次,再做同类事情,没受到批评;第三次时,却得到表扬。这证明自己将缺点转变为了优点。”葛文龙将劣势转化成优势,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善于发现自己不足的葛文龙,特别注重理论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保证工作的科学性与方向性”。他的桌子上放着 《求是》、《半月谈》等书籍杂志,里面的圈圈点点记录着思考的痕迹。葛文龙还经常浏览中国共青团网、人民网等网站。“先进的理念值得我去学习,去思考。它会帮助我完善工作思路和改进工作方法。”
葛文龙把学到的理论实践于校团委学生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团组织的建设。每周二中午,葛文龙都会组织学生开部门例会,带领大家在学习中进步。“龙哥的能力特别强,无论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还是是公文写作能力,都值得我去学习。”同事夏飞从葛文龙身上学到了很多,更佩服他的能力。
为了平衡学习与工作,葛文龙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每天早晨,他都会花10分钟时间,把自己当天要做的事情列在记事本上,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别小看这短短的10分钟,正是这种全局意识、整体思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让葛文龙在学习之余,把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
“位微而责任重大”,葛文龙这样定位自己的工作,他先后参与起草《湘潭大学团委2008年年鉴》等文稿200余份30余万字;学习之余,还参与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100余场次。葛文龙在肩负责任的工作的经历,也是他不断磨砺的过程。
亚运之旅 湖湘文化的传播者2010年11月10日,葛文龙作为湖南省优秀青年学生代表,同来自亚洲28个国家及地区的134名青年齐聚广州,开启了为期12天的青年营亚运文化之旅。
似天鹅展翅欲飞的星海音乐厅,木棉花怒放般的科学中心,素有“小蛮腰”之称的电视塔……“富有创意的建筑让我耳目一新。”初到广州,葛文龙就被到岭南文化所吸引。
“没想到亚运会青年营的冯慧光部长也是湖南人”。开营当天,葛文龙认识了这位老乡,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能代表湖南青年参加此次交流会,我深感荣幸。我更有责任向众多青年展示湖湘文化的魅力,努力成为沟通岭南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纽带。”
在日常交流中,昂首挺立的毛泽东铜像、高山仰止的三道拱门,杨柳依依的画眉潭……一张张湘大校园风景照分发到各位青年代表的手中。“这是展示我校校园风貌最好的名片。”葛文龙在互送礼物的选择上花了很大心思,很多青年学生都对美丽的湘大饶有兴趣。
“故乡情”大型文艺晚会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葛文龙代表学校与湖南省向亚组会和青年营赠送了极富湖南特色的礼物———湘绣。一幅精心绣织的毛主席头像表达着湖南人民对广州亚运的支持,更传播着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
会后,亚洲各个国家的青年朋友纷纷合照留念。葛文龙看着一张张笑脸,被喜悦和谐的气氛深深感染,“无论肤色、语言、风俗有多大差异,激情、友爱、和谐这些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将我们的心系在一起。和谐的亚洲,正在构建……”
12天的朝夕相处,让葛文龙最值得珍藏的应该是一份异国友谊,与他的室友,来自阿联酋的青年朋友。
初次见面,葛文龙微笑地打了声招呼“Hello!”,“我突然感觉像是打开了沟通两国文化的一道门”,并递上一杯水,希望缓解他旅途的疲惫。
这位外国朋友,名叫Aaud,葛文龙就给他起了个富有中国化的名字“阿通”,也希望两国文化能够相互沟通。
有了中文名字的阿通,表现出对汉语的浓厚兴趣。每次对话,葛文龙都会放慢语速,提高声音,字正腔圆地张大口型,教会了阿通 “广州加油”、“中国加油”、“我爱中国”等简单的汉语发音。渐渐地,二人在沟通与交流中通建立了友谊。
离别时,阿通送的一件印有阿联酋国旗的衣服,还留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很和高兴能和你相识。我会想念你的,希望能把我的爱传递给每个人。”
葛文龙回忆着,皱了皱眉,“或许因为这次青年营,阿通很可能成为阿联酋与中国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友谊能为今后两国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也许,这就是本次参加青年营,赋予我们青年代表的使命。”
12天的文化体验,葛文龙领略了岭南文化的风采,更努力成为湖湘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责任是青春的支柱。“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相应的责任,帮助他人,服务师生,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葛文龙有着这样的价值观。生活中奉献爱心,工作中踏实肯干,青年营里传播文化。葛文龙用责任书写着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风采,用责任点亮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