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073班全家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073班,曾获得2008年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服务团(3个)、2008-2009年度天津工业大学先进团支部、2009-2010年度天津市先进集体标兵、2009-2010年度天津市先进班集体、2009年天津市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09-2010年度天津工业大学先进集体标兵、2009-2010年度天津工业大学先进集体、2010年材料学院 “优秀学风班级”等荣誉称号;2008年学院阳光体育运动一等奖、2008年学院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三等奖、2009年天津工业大学“兴华杯”英语竞赛团体第二名等奖项。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的力量,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你见过柔弱的小草铺盖起来的茫茫大草原吗?你见过小小的蚂蚁在大雨来临之前齐心协力搬家的场面吗?你见过成群的候鸟集体迁徙将天空笼罩成黑色的情景吗?我,见过。我为草原的浩瀚而震撼,我为蚂蚁们忙而不乱的场面而震惊,我为候鸟们铺天盖地的壮观而唏嘘。很多奇迹和伟大都是很多个弱小创造的。
而今,有这样一个班集体,由29个人共同营造的大家庭,都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人。可是,聚在一起,他们打造了成绩骄人的集体,他们将每个人的闪光点聚集,铸造出了一块书写着“材料073班”的牌匾,令所有人都不禁仰头称赞,叫好。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集体呢?成绩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笔者就满足你的好奇,带你走进材料073班,带你领略优秀班集体的风采。
积极探索 独树一帜
受访的是材料073班的班长周长江和团支书徐珺同学,班长阳光又不乏坚毅、严肃,团支书可爱、爽朗、干练。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积极有活力又不乏严谨勤奋的气息。
他们告诉我,入学之初,班主任就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动员会,让每个人都安下心来,了解自己来到大学的目的,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按照“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校训确定了“乐学善思”的班训,给每个人勇气和信心来开拓自己的舞台。
很多人因为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都会生出一种孤独感,都会想念家乡和好友,都想有个温馨集体来取暖,而这个集体无疑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共同筑成的。
两位班委说,其实要团结好班级,让大家学习好,玩好,对于当初的他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他们缺乏经验,但是,他们却有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努力过,失败过,但是不曾气馁过。
当初,学习委员一心想让大家的学习成绩领先,就制订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包括晚自习计划,熄灯计划,结对子计划等等,可能因为急功近利心切,可能因为大家对大学更多的还是好奇和新鲜,不愿意还继续以前的苦学方式,所以,合作不好,收效甚微。对此,班委开会总结之后,觉得应该给大家一些空间来选择,虽然学习还是第一位,但也会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挖掘。同时也会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创造更大的舞台给大家。于是就有了学习之星刘晓红,励志之星周剑虹,奉献之星潘星宇等众多各方面闪闪发光人才的出现。每个人的长处得以挖掘,群星璀璨。才有了这独具特色,可爱,活跃的班集体。
携手共进 铸造梦想
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忘记是谁说的了,但是有人为我验证了。
我问徐珺:你们班级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她回答:我们班级的同学比较踏实,朴实,不浮华,团结。简短的几个词,已足够。最简单的事情往往也是最难的事情。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在学院组织的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上,班级同学全部报名参加,在大二满满当当的课程之余,他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排练,学习广播操。虽然很辛苦,虽然也有人偶尔抱怨一下,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提出放弃或者退出。比赛时值汶川地震之后,这个班级独出心裁地在脸上贴了很多小红旗,小红心,为汶川的同胞祈福,为祖国加油!这次比赛,他们不出意外的成为团体总分第一名。虽然算不上很高的荣誉,可是,大家都非常高兴,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享受汗水换来的成功和齐心协力的喜悦。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觉悟都受到重视。在思想建设方面,这个班级一直很努力。当初在带班党员的带动和鼓励下,班里的同学积极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表现自己。积极参加团日活动:他们曾一起看革命电影;他们曾一起组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去希望小学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心尽力;他们曾一起去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班中现有党员9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
学习委员认真负责的管理学习,每当有什么竞赛、科研项目之类的,学习委员总是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带给大家,自己带头报名参加,然后鼓励大家参加。如果有人犹豫了,学委甚至会一一打电话询问是否要参加,不断地予以鼓励、肯定和支持。所以,班级参加竞赛的同学很多,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比较多,获奖情况也特别多。刘晓红同学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王芳琪和张金龙同学分别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李子为等4名同学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吴海燕等3名同学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刘雷等多名同学参加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
班级同学还自发组织成立了帮扶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不如意的学生,由勤奋的学生带动爱睡懒觉的学生,由踏实的学生带动爱玩闹的学生。尤其是党员、班委都要有自觉的意识,先做好自己,管好自己,然后带动别人,影响别人。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自然而然,班级风气就带起来了。成绩也好起来了。该班同学共获国家奖项24人次,市级及社会类奖项8人次,校级奖项72人次。其中,3人次获国家奖学金,9人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3人次获国家助学金,12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1人次获天津市数学竞赛一等奖,6人次获 “桑麻”、“纺织之光”、“香港福田”、“上纬”等社会奖学金;18人次获校 “四杯”竞赛一、二、三等奖,31人次获校级一、二、三等奖学金。
兄弟姐妹一家亲
29个人,来自天南海北,生活和作息习惯都有很多差异。但是,在这里,大家都是相互包容和接纳的,学着保护和关心。
曾有同学,在课堂上晕倒,被送去医院。同学们自发去医院看望他,凑钱交医药费,还轮班换岗的去医院陪床,保证一天24小时都有人陪伴。后来有个同学发烧住院,同学们也是通宵陪护,离开医院去上课的同学也会每天发短信询问病情,之后还帮忙补课等等。如果男生在运动时不小心受伤,情况比较轻的,像跌打损伤之类的,女同学会帮忙包扎。徐珺笑着说,男生很多时候都是粗枝大叶的不知道保护自己,还好女生比较细心,能帮上忙。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和客套。如果有人的生活费不够用了,手头比较宽裕的同学就会主动借钱帮助他。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如同萤火,聚得多了,就美了。
他们一起过元宵节,一起包饺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他们一起过中秋节,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亲的团结;他们还一起唱歌,一起爬长城,一起过生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温暖如水,缓缓、静静地流过每个人的心田。也许当时还不自知,后来,回首,才发现,原来他们从这里汲取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