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岩在图书馆学习
她完全靠课余时间打工挣学费、生活费,白天刷上 千个碗碟、晚上摆地摊,周末做三份家教;她常用同学 们废弃的衣物做成工艺品,并引领大家争做“低碳一 族”和“环保达人”;她大学三年,学习成绩排专业第一, 唯一一次跟同学发生争执却是为了把获奖机会让给对 方。
她是同学们的“小闹钟”,时刻提醒大家该交作业 了、该考试了;是同学们的“小管家”,大家生活中的喜 怒哀乐都想找她聊聊;是同学们的“气象台”,只要天气 有变,她都会及时叮嘱大家增减衣服。她也是任课老 师的“得力助手”,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晓岩办事,我 们放心!”她,就是2011 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 获得者———万方科技学院学生张晓岩。
在磨砺与挑战中顽强成长
“五彩斑斓之中,我最喜欢绿色,尤其喜欢生命的 绿。”张晓岩说。树木经历风霜雨) 仍不屈不挠绽放出 盎然绿意,为别人遮下一片清凉,正如历经艰难困苦却 依然“从来都是乐呵呵”的她。
张晓岩来自河南省兰考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是 焦裕禄精神的故乡,也给她的精神中注入了“钢铁”的 分子。她家境贫困,常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母亲没 有工作,五十多岁还在物流公司做临时工的父亲用单 薄的双肩撑起了三个求学孩子的“成才梦”。
面对生活的磨砺,张晓岩没有低头,而是用自己的 双手擎起了一片晴空。“‘命’也许是上天注定,但‘运’ 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付出更多努力,我坚信有心人 天不负!”张晓岩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张晓岩都像一个“不倒 翁”。为了赚取生活费、学费,她利用课余时间做着 各种兼职。“大一刚开学,我们都还沉浸在走进大学 的喜悦之中,她就已去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刷起了碗 筷。当我们每天午休醒来,总看到她满身疲惫地回到 宿舍,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就去上课了。”宿舍长冯静 说,“她还经常在烈日当头的喧嚣街道上,忙碌地发 放传单;在熙来攘往的超市,满脸堆笑地做着促销 ……”
每当夜幕降临,在焦作市解放中路恒兴商厦附近 霓虹灯下的一个微暗角落,面对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的 人群,总有一个青涩稚嫩的声音,“你好,请看一下吧, 我卖的文具袋、小橡皮比其他商家便宜,而且质量也不 错哦。”隔壁宿舍的同学杨艳杰对此情景铭记深刻, “有时候她在周末摆地摊一摆就是一天,生意忙时还常 忘了喝水吃饭,回到宿舍看起来都虚脱了。有段时间 生意很不好,她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宿舍的 人看着心疼,就凑钱帮她交学费,可她却坚决拒绝。第 二天又接着出去摆摊了。”
“她很少给自己买衣服,我们总劝说她买几件鲜亮 衣服,才对得起她那漂亮的容貌。她却总笑着说,我穿 这就中,从小妈妈教育我说,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同宿舍的陈闪闪说。张晓岩把 赚的钱存起来,一部分解决学习生活问题,一部分寄给 念高中的弟弟。
看着整天忙碌奔波的张晓岩,心疼她的同学们就 做她的思想工作,“你这条件完全可以申请国家助学 金,为什么不呢?”她却真诚地说:“班里有许多同学更 需要它,就把机会给他们吧。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 解决困难。呵呵,谁让咱手巧呢!”看着她调皮的样子, 大家只好无奈地叹气。
在磨砺与挑战中顽强成长的张晓岩,用勤劳和智 慧的双手开垦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命绿洲。
把低碳意识“种”在大家心里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张晓岩却把这一 美德与低碳环保结合起来,摇曳出了别样的美丽。她 立志把低碳生活理念“种”在大家心里,也经常沉浸在 “低碳金点子”美好创意的快乐之中。喝过的饮料瓶、用 过的包装盒……她从不会随手扔掉,而是分门别类回 收利用。有一次,同学任小耿正准备把自己穿旧的牛仔 裤扔到垃圾桶里,刚好被张晓岩看见了,她赶紧跑上前 拦住说:“小耿,这么好的布料,丢了多可惜!我帮你做个 储物袋吧。”于是,短短的半个小时后,一个漂亮、实用 的储物袋在任小耿惊喜的目光中诞生了。同专业的女 生,几乎都享受过这样的惊喜。张晓岩还做得一手好针 线,同学们的衣服破了就会找她来排忧解难。她心思缜 密,心灵手巧,任何旧衣物到她手里,总会变幻出另一 番风味,她会根据布料的特质及柔软度,改造成精巧别 致的环保袋、舒适柔软的坐垫。
走进张晓岩的宿舍,顿时就被她桌上的花束深深 吸引住了,一朵朵竞相开放的牡丹、玫瑰分外美丽,仔 细一看,竟是用废弃广告纸折成的,衬托在花下的绿枝 居然是废旧笔芯。“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我们应该引 导大家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点亮‘低 碳心灯’,成为‘环保卫士’。”张晓岩说。
张晓岩热爱环保,她还积极引导同学们保护好地 球母亲这个我们生存的家园。她曾与大家一起开展“绿 蝴蝶”环保实践活动,制作印有环保标志语的喷绘并张 贴在公共场所,发放环保挂饰和书签;安排专人讲解低 碳知识;制作画卷,让大家留下自己的绿色“印记”及环 保决心;帮助大家树立起“低碳生活旗帜”,以“你丢我 捡”、“为地球增添一点绿色”、“地球一小时”等活动为 主线,引导大家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并定期评出最佳 “低碳卫士”……
“别人在她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
“她是我们贴心的阳光姐姐!”张晓岩的同学们都 这么说,“她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热情向上的精神感染 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室友王文凤提到张晓岩时,总是 称呼“我姐”,“她虽然比我小,但我打心眼里敬佩她。她 乐观自强的精神鼓舞了班上所有同学。平时,只要看我 没事,她总以半亲切半命令的口吻说,‘凤儿,走!跟我 一块儿自习去,别在宿舍发呆了。’我的学习成绩就是 这样慢慢上来的。”类似的事情同学们都能讲上好几 件。
作为学习委员,“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一个都不 能少”是张晓岩的口头禅。“她十分尽职尽责,记得大一 时有次交高数作业,贪玩的我没写完,她就一遍遍地跑 我那儿催促,当时我都有点儿烦了,就说你先去交吧, 我写完了自己去交。她却笑着说‘咱们是个班集体,一 个都不能少’,然后她就耐心地把我不会做的题目挨个 讲了一遍。从那之后我的作业再也没有落下过,真的很 佩服她那种认真的态度。”同学焦亚敏“揭秘”了这一口 头禅的由来。
张晓岩对别人的关怀,发自内心,无微不至。每学 期临近开学,她都会提前到校,把大家的被褥晒好、床 铺整理好。在同宿舍的姐妹们眼中,她更像是大家的 “标杆”和“领头羊”。在学院开展的“星级宿舍”评比中, 她们宿舍连年都被评为最好的“五星级”。
“去年,张晓岩定要把自己的1000 元专业奖学金 让给另一名同学,那位同学又坚持不要,两个人争执不 下甚至在我办公室吵了起来,后来,还是张晓岩说服了 那个同学。这也是她三年来唯一一次跟同学‘吵架’”, 辅导员段晓玮记忆犹新,“无论何时何地,别人在她心 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也都是别人。在 她获得国家和学院资助的8000 元时,她执意要全部捐 出来,学院和老师了解她的情况,婉拒了她。多次劝说 后,她还是拿出了2000 元作为公益基金。”
每天,张晓岩都是校园里出现最早的几个同学之 一,伴随着清新的空气,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每晚,收摊 的她到教室苦读直到熄灯才回宿舍。天道酬勤,三年 来,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成绩优胜奖” “专业奖学金”、“德育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此 外,她还在2009 年全国华文书信大赛上获得了“全国 优秀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和逆境 对拥有自立自强品质的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 要努力,凭借这笔财富,人生之路便会越走越宽。”副校 长、万方科技学院院长王裕清说,“张晓岩以乐观的心 态直面生活、以坚强的意志应对困难、以负责的精神面 对社会、以端正的态度修好学业、以求索的精神不断奋 进,在她身上闪烁着中国当代大学生光辉的人性之美、 善良之美和责任之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她诗 意般美丽的自强之旅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