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丁建勋:创业让他实现价值







  2008年,他获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30万元资助(当时最高额),创立了上海乐程影像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他获得科技部国家创新基金30万元资助。他所办的公司目前已获得4项影像产品专利,提供260余个就业岗位;世博会期间,公司承担了上海外滩影像服务工作,荣获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十多名员工获“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称号。他的创业事迹曾受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上海市市长韩正、副市长杨雄的高度肯定。他,就是东华大学毕业生丁建勋。立志创业丁建勋最大的希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生更有意义。大学期间他就对创业、创新充满了热情。他说:“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经历更多挑战,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为了实现梦想,丁建勋在读书期间曾多次试图创业,但由于诸多原因都无果而终。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放弃,而是把失败当成财富。丁建勋逐渐明白,要创业首先要目标明确,要认识到“自己是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我有哪些资源,哪些不足?”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的追问,让他把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联系在了一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运用在东华攻读硕士期间所学的相关知识,丁建勋在2007年提出了“快速影像自助服务”创业项目。该项目新颖独特,有“小生意,大市场”的特征。丁建勋没有走先搞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然后再进行市场推广这种常规套路。如果采用这一模式,从产品开发定型,到推广销售形成一定市场规模,至少要2-3年时间,所需资金至少数百万元,项目很可能半途而废。丁建勋对所处的环境做了细致分析,特别对2010上海世博会的商机作了详细研究,决定利用现有技术先一步进军影像服务业,直接进行运营服务。这样可以缩减开发时间和成本,较快实现正现金流。还可以稳定和锻炼团队,及早发现问题。
  用好两件“法宝”披荆斩棘创业没有坦途,只有承受住别人不能承受之重,才能闯出一条路来。丁建勋认为乐观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秉持“创新至上”的理念是团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正是凭借这两件“法宝”,丁建勋和他“小团队”演绎了一场场“小小蛇吞象”的商业剧。
  做外滩服务项目时,团队曾经雄心万丈,但这个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的年轻公司,很快面临资金、人员和经验的匮乏。“很难想象当时一个30多人的初创小公司,如何吃下长达2公里多长上海外滩影像经营权,要知道一旦签约就意味着公司会立即膨胀到二百多人。”丁建勋自己也曾产生过疑惑,连家人也不赞同。就在他准备放弃时,员工们找他商量对策,鼓励他面对挑战。团队成员的乐观让他看到了希望,大家一致觉得不能临阵退缩,“办法总比问题多,为什么不试一试?”为此,团队每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并解决了资金紧缺和“用工荒”的难题。团队还成功研制了大容量锂电池解决供电难题,并开发图片下载网站和ERP管理系统,拿下了项目最重要的一环。
  “我的项目能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创新。例如我们研发的无线影像传输技术可以保证从拍摄到打印照片10秒内完成,还可以根据顾客要求设置场景。我们已经在外滩、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等地标景观为游客提供服务。”丁建勋深有感触地说,公司成立至今,能够不断战胜风险,超额扩大资产规模,靠的就是“这股子创新的劲儿”。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参观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时,对丁建勋这种注重“创新”的理念予以肯定。外滩上的“小红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丁建勋带来了新机遇。这次他们的任务是通过摄像机把宣传上海世博和宣传展示新外滩相结合。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早在世博试运行阶段,丁建勋就带领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丁建勋带着团队跑遍了上海各大高校,招聘了多名多媒体专业的毕业生。(下转2、3版中缝)
近日,喜讯传来,我校管理学院2010届MBA毕业生丁建勋和外语学院英语0802班顾伊劼同时入选“2010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在耀眼的荣誉之后,让我们把焦点对准他们一路走来的坎坷或通途,去细读成功和超越之外的奋斗轨迹和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