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着力建设幸福社会——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


  纵观世界文明史,不管是古罗马帝国的兴衰,爱琴文明的沉浮,玛雅文化的失落,还是今天要求总统下台的埃及人民的游行示威,都十分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政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一个关键而重要因素就是是否有群众基础,是否人心所向,其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总而言之,就是是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否是一个幸福社会。最近,笔者重温毛泽东同志67年前为纪念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所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感触很深。一个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是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幸福,是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否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这不仅是一个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对于建设让人民生活得更加体面、更加有尊严、更加愉悦的幸福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公共危机的频发期交互并存的特殊时期。今天,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着新变化;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呈现新特点;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新期待。这就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时代和人民的新要求,必须进行政府工作创新,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宗旨。霍布斯认为,政府就是国家的执行机构。人类要安居乐业,要和平,要幸福,就需要政府,任何形式的政府都比没有政府强。洛克则认为,政府代表着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同意,只要政府为被统治者的利益服务,他们就将支持那些当权者,如果政府同大多数人的意志相矛盾,人们就可以收回权力。所以,政府的权力绝不允许扩张到超出公众福利的需要之外,“政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在卢梭看来,政府“只不过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只是根据主权者的意志而建立的一个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政府因主权者而存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民是行政权力的受任者,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只是人民的公仆。权利产生了权力,而非权利来自权力,即权为民所赋。因此,掌握公共权力者必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权不为民所用而为私利所用,就是权力的滥用,就是违背民意,有违民意的“被代表”就是强奸民意。这样的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就会被人民所唾弃。当年前苏联的剧变,今天埃及的政治危机,都在为我们敲警钟。
  1944年9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中,首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毛泽东开宗明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时隔不久,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年12月15日,他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945年4月23日,他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对为人民服务作了更加系统完整的论述,那就是,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细心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七大把它写入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成为了人民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这个定位,就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这是人民总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信访局听取群众意见时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负责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职责,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一切贵在落实。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路线的执行者。政府的责任就是把人民期待的光辉前景、理想目标、奋斗蓝图,作为与人民的契约,时时刻刻想着落实,刻刻时时关注落实,而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更不能见着风险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落实是成功之基,空谈是失败之石,凡事贵在落实,重在落实,成在落实。建设一个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的社会,是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之所在,也是人民对明天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