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图为参赛选手与评委老师合影
牧歌诗野,湖畔之约。我校研究生处、文学院带我们来到了2011年大型新春诗会。这既是一场生命的美丽相约,也是一卷盛大诗歌的汇集。它为隆冬的校园平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点起了一股畅快温暖的诗歌之火,更领着热爱诗歌的师生们共赴了一场诗歌的盛宴。
朋友们,写诗吧!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本届诗会征稿从去年12月6日开始,同时面向吉首、张家界两地五校区征稿,至12月20日截稿当晚,组委会共征集到180余人创作的1000余件诗稿。参赛入围作品由湘西州诗词协会、吉首市作家协会专家讨论后确定获奖作品名单、名次。
近体诗、新体诗、古诗词……研读参赛作品,大有分量,看来我校诗歌古、今体创作都不乏其人。比赛涌现的一大批青年诗人,如文学院徐联盟同学,文笔沉稳细腻,作品中浸润着传统的哲学思想;陈俊同学擅场七律创作,深得杜甫、李商隐遗风;张伟同学古体、新体兼擅,作品中蕴藏深厚的文史积淀。
陈俊、张伟、肖弘哲、周新民、曹青青等的古体诗的创作多有可观之处,徐联盟、向明文、邹明球、张伟等的现代诗创作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潜力巨大。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活动准备初期始料未及的。
参赛的作品主题有对爱情、友情、亲情的讴歌,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普遍关切;有对前辈诗人的致敬,也有对个体灵魂的深度写照,评审的刘泰然老师高呼“极为震撼”。
诗歌里的闹腾
12月30日晚,砂子坳校区模拟法庭响起了一阵阵欢快的苗鼓声。这是新年诗会的颁奖晚会正浓情上演。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田茂军教授、湘西州诗词协会秘书长吴象枢副教授、吉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邓亚平、朱安松等领导老师出席了本场晚会,诗会一等奖获得者陈俊、徐联盟,二等奖获得者向明文、吴红辉等38名诗会获奖选手以及对诗歌感兴趣的同学们观看了本场晚会,现场座无虚席。
田茂军教授为晚会致了开幕词,他对莅临晚会的领导和与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强调了诗歌对于塑造大学生灵魂、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并即兴赋诗一首———《朋友,写诗吧》,倡导在座学生果敢拿起笔写诗,去尽情领略诗歌的魅力。晚会颁奖环节自然地穿插在诗意盎然的文艺表演当中。整场晚会精彩纷呈,充满诗情画意:《边城》配乐诗齐诵优雅祥和,将我们带入了山清水秀的湘西;唐宋诗词朗诵风格各异,令人心潮澎湃;现场书画表演《唐诗之旅》更是将晚会推向了高潮,再度将我们拉入了唯美的诗境……吉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安松高兴地说道,“在诗歌日趋受冷落的今天,在大学校园里依旧能看到如此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觉得非常欣慰。”
晚会为现场观众呈上了一部精彩绝伦的视听觉盛宴,带我们领略了诗歌的阳光向上和诗情画意。跟着晚会最后压轴的朗诵,和着诗歌的节拍,让我们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寻求对话的可能
1月5日晚,新年诗会之诗歌研讨会在文学院影视鉴赏室举行。文学院古典文学吕华明教授、历史与文化学院陆群教授、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王明辉副教授等数位在诗词研究、创作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做客,并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研讨交流会以“寻求对话的可能———多维语境下的诗歌创作”为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分别阐述各自对新旧体裁的诗歌创作心得和对诗歌的理解。
刘泰然博士欣然开场,诗会作品的数量和数量“极为震撼”,文科生、理科生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真正的好诗并不是无病呻吟写出来的,而是要真正地表达实际的东西”,吕明华教授一语中的。王明辉副教授则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一些诗歌作品之余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网络上两首颇具特点的新诗,告诉我们网络上也有不少“草根”创造的优秀作品。谭良田老师也表示:“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是对文字的运用和节奏的感悟,用创造诗歌的想象力和灵感去做其它的事情,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陆群教授则热情高涨,当场为我们演绎了自己在大学期间表演过的莎士比亚笔下那段诗一般的的经典对话并且深情感慨“诗歌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在场的同学们倍受感染,纷纷拿出自己的诗作一起交流。
研讨会在老师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有同学感慨:“这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老师同学们都很有激情,我收获很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加这样富有深意的交流会。”诗会发起者邱亮同学认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大学大学不仅是学术的营垒,更应当有艺术的栖居,诗歌正是对生活的无限热望和对生命的不尽思考。
至1月5日,本届新年诗会成功落下了帷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每一个置身其间的人都感觉到诗是一种灵魂的存在,而思想的碰撞成为了这一冬夜最为耀眼的火花。正如陆群教授所说:“诗歌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然而这个冬天,它有了一次华丽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