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真情跨越了———记校级优秀班主任周俊明





  50后这代人,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他们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十年文革,沐浴了78年高考恢复的春风。勤奋、细致、守纪、乐于奉献等优良传统时常体现在他们生活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上。
  90后年轻人,一出生则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累累硕果,他们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悉心呵护,思想上主张独立与开放,注重个性张扬。他们需要纪律、爱心和感恩的教育,从中学会平等、尊重和担当责任。
  当50后与90后以师生的关系相遇,她们能否跨越40年的代沟,演奏一曲“教”与“学”的和谐乐章?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探访现年57岁的兴湘学院班主任周俊明与她的那群90后学生的故事,去寻找可能的答案。
  方圆交锋,成绩源自严格周俊明,1954年生,2005年受聘于兴湘学院,现担任2009级英语1、2、3、4班,会计5、6班共六个班级的班主任。2009年,周俊明送走了与自己相处四年的学子后,又迎来了新一届学生。与往届不同的是,这一届学生大多都出生于1990年后,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不拘小节。
  “‘无规矩不成方圆’,恪守纪律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学习态度的基础和保证。无论在哪个年代,这一条永远对于学生而言。”新生第一课,周俊明首先如是叮嘱学生。
  09级新生一进校,周俊明就分别组织班级学习校规、院规,同时制定了班规,并特别强调“上课绝对不能有迟到、早退现象,若无故旷课,则取消班上的任何评奖评优资格。”
  “大学不是提倡自我管理吗?怎么和中学一样,还有如此严厉的班规呀?”“大学不是60分万岁吗?怎么还如此重视学习?”“大学不是自由的天堂吗……”针对周俊明的严明,同学们议论纷纷。
  周俊明历来重视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最关键的是去上课。”周俊明把考勤放在学风建设的首位。除副班长考勤外,周俊明还会亲自走进教室,清点人数。
  对于周俊明的严格,一位英语班的唐姓同学早已“领教”。一天上午,周俊明从兴湘学院办公楼步行来到逸夫楼,清点人数,唐同学因无故旷课被载入记事本。唐同学想到了从兴湘办公楼到逸夫楼近两里路的距离,却没有想到周俊明的勤勉与严明,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因这次旷课与该学年 “五四评奖评优”失之交臂。在“五四”评奖评优中,尽管唐同学因平时表现好而被班上同学推选为 “优秀学生团干部”,但周俊明在审核签字时,发现他的旷课记录,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他的资格。
  事后,周俊明单独找唐同学进行了交流,语重心长地说:“你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无故旷课绝对不行。在开学初,每名同学都看过了班级制度,并在上面签字,那就意味着你要以实际行动履行你的承诺。”对于此事,班上的有些同学还是表示不解,“不就是一次课没上,有必要这样吗?”
  周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说一不二,对待学习问题,对待规矩问题,向来严格。
  “学生埋怨归埋怨,学习成绩上去了,才是最重要的。”周俊明看着学生的成绩,欣慰地说。
  严明的纪律让周俊明所带的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到课率在兴湘学院一百多个班级里位居前列。期末考试,六个班级学生的平均绩点普遍在2.8以上。
  爱厌交织,感动因为真情当接手新生班级时,周俊明并不担心年龄的差距。而面对学生对她做事讲原则的不解,她认为真情可以跨越任何横沟,总有一天这群孩子会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新生入校后,周俊明挨个寝室走访,和学生谈心,拉家常,讲述大学里的故事,以及新生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尤其在学生会和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招聘时,周俊明去学生寝室的次数有所增加。
  当有人竞选学生会职务落选时,她时常鼓励学生:“年轻人要敢于尝试,只有亲历亲为才能锻炼自己。失败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成长。”并向学生分析情况,告诉他们如何再接再厉去参加接下来的面试。
  其实,周俊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温和的,喜欢笑,喜欢和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喜欢融入学生的生活。
  “有一次我们刚起床,就听到楼道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奥特曼———我来了———’”卢薇同学微笑地回忆着。奥特曼是卢薇室友的外号,当周俊明第一次听到这外号时觉得特有意思,便缠着学生问来由。以后每次见到那同学都会亲切地喊声 “奥特曼”,然后“呵呵”地笑起来。
  周俊明总是在早上八点钟之前赶到女生宿舍,九点之前走到男生寝室。对此,有些同学却是“厌烦”的。有同学发出感慨:“有周老师这么一位认真的班主任,早晨想睡个懒觉都难。”为了防御老师的‘突然袭击’,班上同学还互相通风报信,一旦周俊明查寝,其它寝室都会立马有所防备。面对这种 “不欢迎”,周俊明却说:“无论你们欢不欢迎,我都得来。”
  除走访寝室与学生加强交流外,周俊明还经常参与班上组织的活动。和同学一起唱KTV,与学生一起做户外游戏欢庆圣诞节;中秋节时,主动打电话询问班级是否有活动……英语2班的梁笑添还记得,去年她进入“十佳弹唱大赛”决赛时,周俊明组织同学并亲自到现场为她助阵。当周俊明听到梁笑添获得 “最佳才艺奖”时,她高兴地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我为有这样多才多艺的学生感到骄傲。”
  周俊明对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着学生。尽管有时学生会嫌这个老师有点罗嗦,管事有点太多,但是孩子们开始打心底地接受她,并亲切尊称为“妈妈”。
  贫富碰撞,赢得人生财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周俊明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座右铭。周俊明一直关心班上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每到学校组织贫困生认定工作时,作为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的周俊明都是最忙的。
  她24小时开机,一接到贫困生认定通知,马上就通知班长组织评定。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周俊明都做得细致透明。
  “人的一生,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诚信。”周俊明要求申请者填写的每一信息都必须是真实的。同时,自己也会给申报同学的家长打电话确认信息,如果发现申报表中有夸张成分的,她会私下找该同学谈话,并在认定会上进行指出。
  在认定期间,周俊明都会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起决定。记者为周俊明算了这么一笔账,她带了六个班,每班约7个贫困生需要认定,每位贫困生认定要开3次会。那也就是说,周俊明在认定期内,要参加21次贫困生认定会,要打42次电话。可是周俊明并不觉得辛苦,而是乐在其中,“对于一个贫困生而言,上千元钱不是小数目,它可以解决大半年的生活,我必须监督这笔钱用到实处。”
  从与小组成员审阅申报表,到学生们反馈申请者平时的表现,再到给贫困生家长打电话,周俊明都要经过这样“一波三折”,贫困生认定工作才真正尘埃落定。
  通过认定工作,学生们了解了这位50后,从周俊明身上认识到了50后的认真、诚信、责任与奉献。周俊明也看到了班上同学的成长,看到了这群90后的变化。现在她放心了,放手让孩子们去飞,去自由发展。
  今年教师节时,周俊明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班级留言册。这个留言册中记载了学生们对周俊明的感恩与祝福。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周妈妈,我们喜欢你笑,喜欢你的温柔,喜欢你来我们寝室,我们永远是您的儿女,您的好儿女。”
  学生的肯定与祝福是周俊明最好的财富,而学生从周俊明身上学到的认真、诚信也将是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在这双赢的世界里,周俊明就像一盏明灯,照亮90后孩子成长的路。
  方与圆交锋,爱与厌交织,贫与富碰撞,而感动与温馨是奏响在周俊明与孩子们世界里的主旋律。周俊明以自己的严肃规范着学生,以自己的体贴感染着学生,以自己的认真负责引导着学生。在周俊明与学生的故事里,真情跨越了40年的代沟,90后的稚嫩退了,而多了一份守纪,多一份感情,多了一份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