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周英在给老人整理床铺
2010年12月27日,给这座美丽的城市换上冬天装束的洁白的雪花已悄悄隐退,暖和的阳光在树梢、窗前欢快地跳跃。这天,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内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忙,老师们都在忙着准备年终总结、评比的各种资料。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盲人在学校保卫干部的搀扶下,摸索着走进办公室,他给外语学院老师们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爱心故事。一次问路 她把盲人当爷爷时间倒回到2009年11月8日,寒风萧瑟。杨玲正在后街的水果摊前买水果,这时身边响起了一位老者打听去娥子书社怎么走的声音,杨玲回头一望,仔细打量起老人来:老人驻着拐杖,穿着破旧的衣服,双眼没有焦距的张望着,原来是一位盲人!热心的杨玲马上放下手头的事情一边搀扶起老人一边说:“娥子书店在那头呢,我带您去吧!”
因为书店经常会需要一些零钱,老人便常常将自己各处得来的零钱拿到书店来换整钱,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件事,茫茫人海中老人与杨玲相逢了。杨玲一边跟老人聊天一边把老人带到了书店,因为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她便给老人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也要了老人的电话,叮嘱老人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几天过去了,没有接到老人的电话,杨玲不放心了。“这样一个老人,这么冷的天,从桥南跑到这边来,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啊?”杨玲在心里一直念叨着。这个善良的女孩拨通了老人的电话,在得知老人平安无事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她始终无法将这个本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盲人从自己的心里放下。几天后,杨琳又拨通了老人的电话,并决定去看望老人,她提着自己买的水果辗转来到老人的家。看到狭窄而凌乱的一间小屋子,杨琳什么都没说,立马开始为老人打扫卫生,洗晒衣物,陪老人聊天,就像一个可爱的孙女照顾自己慈祥的爷爷一样。谈话中得知老人无儿无女,亲戚远在农村,孤居此地数年,杨玲就默默在心中许下承诺:“我要像孙女对待爷爷一样尽己所能去照顾好老人!”
故事中的杨玲就是我校外国语学院06届日语专业的学生,品学兼优,中共党员。老人名叫汪寿精,家住石门桥镇狮子山村8组,现租房居住在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长源五组,今年62岁,三岁时出麻疹导致眼睛失明。目前生活主要靠村里的“五保”和街坊邻里及好人施善接济。这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灵魂,却因为一次简单的问路,她们结下不解之缘。情动人心 争相接过接力棒纵使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许诺,但杨玲并没有把它当作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大四了,杨玲很忙,她要准备毕业论文,要联系实习单位,但再忙,她每个月都会坚持去看看老人,给他送去水果衣服,帮他打扫好卫生,陪他聊天、询问近况……杨玲不图名不图利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可时光如梭,转眼间快到六月了,她要毕业了,要离开学校离开常德出去工作了,“汪大爷怎么办呢?”“谁来照顾汪大爷?”毕业在即的女孩依旧对老人念念不忘。
这期间,外国语学院因与娥子书社业务往来,日语08101班的党员周英、陈彩云、谢芳等知道了这件事,她们被这个动人的故事感动了,马上联系到了杨玲,询问了事情的始末及老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当即向杨玲保证:“汪大爷是你的爷爷,也是我们的爷爷。你毕业后,我们一定会接过你的爱心接力棒,照顾好老人的!”。
杨玲带着挂念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周英等人将爱心传承了下来。一个优秀的人不会有太多的空闲,大三的周英是新生的辅导员,时间经常被这群刚进校很多事情都不知道的学弟学妹们占用,但周英同样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对学姐的承诺,有时因为一些事情不能按约定去看老人,她便会打电话过去询问老人的情况或者托同学带给老人一些东西。
外国语学院社团“阳光公益协会”会长王智偶然听说了这件事,她从周英那要来了老人的电话号码,常常带着会员过去帮助老人或是独自过去,还常把别人捐赠的一些衣服被子送给老人。协会会员段志明对记者说:“会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觉得相对于别人自己是幸福的,所以理所应当的要尽己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人。会长还常常嘱咐我们有时间多来看看大爷,说这也是我们协会每个会员应该履行的义务。”
随后,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了解了这个情况,决定从此将这个关爱孤寡盲人的爱心活动永远延续下去,并做了周密的安排,且在全院学生中进行了宣传、号召向这些党员群体学习。三次来校 欲让爱心得回报被大家的爱心感动,汪大爷先后三次前来学校欲讲述此事道谢。前两次均因故未能进入校园。2010年12月27日,在校门口遇到保卫科的干部,他才终于找到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碧华、党总支副书记刘瑛热情地接待了老人,这位孤寡老人不善言辞,反反复复给老师们说的就是:学生好、感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感谢党。老人记忆力超强,他记得每一个帮助过他的学生的姓名及长长的手机号码。老人的感恩之心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老师及学生。当老人了结了道谢的心愿,起身离去时,赵碧华代表学院党员老师从学院党员助困基金中拿出200元现金塞给了老人,并反复叮嘱老人天冷了要照顾好自己。
12月31日,记者同周英以及阳光公益协会的会员段志明、谢磊提着水果和衣物来到汪大爷家。大家到来时,老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听着收音机。收音机是杨玲买来的,她怕汪大爷一个人闷着,所以特地买了一个收音机。老人还告诉记者,杨玲虽然毕业了,但也常常打来电话慰问他,就几天前他们还通了话呢!
记者环顾了汪大爷的房间,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子,但老人却在这里居住十一年。床上的被子,身上的衣服虽然有点旧,但却都很干净。汪大爷告诉记者,这些很多都是杨玲、周英、王智等人拿来的。在大爷家里,周英很熟练地帮老人把床铺好,谢磊提着桶子去帮老人打水。邻居告诉记者:“老人很可怜的,生活比较艰辛,但心肠很好的!”这时记者发现汪大爷的小屋中还有盏电灯,周英说:“灯是大爷特意请人装上的,方便邻居串门。”一个身陷困苦的盲老人还处处不忘为他人着想,这情,也不得不让人动容了!
问及大爷为何想到去学校将这件事说出来,汪大爷说:“他们是好人,他们善良,有爱心,一直照顾着我这个无亲无故的人,我想要你们老师知道这件事,想要他们得到表扬!”一个年逾60的盲人,他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激这些关爱他的人,便想到了借助外界的力量。从桥南到我校,老人三次摸索前来,他只是想让善良的人得到回报,而对于一个学生,汪大爷认为,老师的表扬便会是最好的回报!
生命的苦难没有消磨掉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他乐观地生活着,并努力地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温暖他人,感谢他人。而他,同样得到了爱的回报:“您的世界黑暗了,我愿来做你的拐杖;您看不到白天和黑夜了,我愿用爱带您去看碧海蓝天!”这个世界,只要有爱,一切的艰难困苦便都会让路;这个世界,只要充满爱,便处处都会有鸟语花香;有爱的世界,很暖,很暖;充满爱的心,很美,很美!(文/图 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