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们都一样


  假若将整个社会就业系统比作一株参天古银杏,那么大学生就是银杏盛开的花朵,与农民工构成的根一起,各司其职,占据大树各一端。
  最近,网上一篇《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帖子,着实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众人纷纷跟帖,众说纷纭。《华西都市报》特为此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成都人才市场众多应聘者的想法,有45%的人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现象,30%则持相反态度,余下为其他见解。
  新春刚刚走远,许多返乡农民工在是否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继续谋生的问题上,心里犯着嘀咕。一方面,家乡的就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且又考虑到亲人的情感;另一方面,陷入“用工荒”困境的企业也提高农民工待遇,吸引着他们。有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起薪不足2000元,而农民工的底薪却可以轻松超过2000元。“就业难”与“用工荒”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以至“读书无用论”也甚嚣尘上。
  往深处一分析,拨开愁云,客观真相便会显露。中国2亿多的农民工同胞,在城市里干的是“五最”活儿:最苦、最累、最脏、最险及城市人最不愿干的。似乎于所谓的主流观念里,农民工不该是城市的主人,不该是城市设施的享用者,他们只该卖苦力,服务城里人,只有回乡下养老的权利。农民工“用脚投票”捍卫正当利益,却屡遭排斥,完全丧失获取主流社会方式的机会。孩子“入校难”,大人“住房难”、“看病难”等系列问题总是无休止地纠缠他们,而他们只不过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与城里人享受同一片蓝天。如今,好不容易他们的待遇有所提升,渐渐燃起的信心竟被大学生无知的一句话、一种想法无情地熄灭。其实,论个人实践能力、工作经验以及操作技能,刚跨出校门的“祖国的栋梁”比不上已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摸爬滚打好些年的农民工。脑力劳动不一定就胜过体力劳动,反之亦然。
  社会是一片自由的海洋,每个人都有心中过活的方式,都可尽情畅游。柏拉图的“理想国”,共产主义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谁不曾心驰?当今,不可否认,中国的沉疴痼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制度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任重而道远。不管我们是大学生,还是新生代农民工,都有义务去奋斗,为自己,为祖国,这是我们的使命。大学生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毕竟,未寻得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违背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原理,更违背了公众投资教育的期待。因此,大学生只有尽快学以致用,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方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稳操胜券。
  美国的建筑工人,大多为乡下进城的农民,可他们的工资不低,而且生活也很幸福。我所倡扬的并非“脑体倒挂”,因为当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时,人们便会普遍感受到知识即为力量的存在价值,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当然,这种富足是在人拥有了知识、境界之后所得。
  祈盼在未来的社会进程与个人发展中,大学生与农民工相辅相成,成为中国富强的左右两翼,谁都不能轻视谁的份量,因为,我们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