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编者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经济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要知晓知识产权的有关内容,因此,深入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月26日,是第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绿色创新”。为了落实全国知识产权法制宣传计划,更好地普及知识产权知识,4月29日晚,科技艺术学院副院长杨志民教授在新厂校区陶艺中心报告厅作了题为“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报告,我校两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杨志民教授在报告中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全球化特点带来的挑战,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的战略转折,再到2008年形象的提升,受到世界各国广为赞誉的艰辛过程。杨教授还介绍了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主要内容,以及知识产权意识从强加到自觉的转变推进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杨教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的例子和一些有关知识产权的经典案例,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生动地向大家阐述了知识产权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呼吁更多的人去了解关注并创造、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大家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一学生说道,“原来一直以为知识产权很神秘,与自己无关,通过杨教授的讲座才知道,知识产权如此重要,它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另悉,4月24至27日,科技艺术学院06法学专业学生在校园中开展了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并展出了该班级精心设计的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宣传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名人眼中的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竞争”。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是专利,是标准。 ———温家宝“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林肯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何谓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property”,其原意均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也称智力成果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有学者考证,该词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尖端科技产品,小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音乐、艺术、影视和文学作品,都被深深地烙上知识产权的印迹。专利权使发明者的创新思想和劳动成果得到保护,催生出无穷无尽的新科技和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版权让文学艺术创造者的付出得到回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商标使生产者的商誉不断提高,帮助消费者获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知识产权制度点燃了人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和创新激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召开的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的日期。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历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回顾2001年:今天创造未来2002年:鼓励创新2003年:知识产权与我们息息相关2004年:尊重知识产权 维护市场秩序2005年:思考、想象、创造2006年:知识产权———始于构思2007年:鼓励创造2008年:尊重知识产权和赞美创新2009年:绿色创新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中等偏低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由知识产权新闻宣传中心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完成的首次 “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近日完成。调查显示,公众对知识产权内容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反不正当竞争、科学发现权与外观设计权的认知,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为0.8%。而在所有被认知的知识产权内容中,又以专利的认知率最高,比例为85.9%,其次为著作权与商标权,比例分别为75.7%与70.0%;地理标志与反不正当竞争的选择率则仅为9.3%与9.0%;48.2%的公众了解知识产权是财产权;35.2%的网民对在互联网上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行为有正确的认知;61.4%公众坚决反对盗版。
  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一块试金石: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则受冲击较小,有的还很红火,逆势而上。
  这就是知识产权的魅力!知识产权就像房产证,有了知识产权就如同拿到了产权证,心里非常踏实,无论出租还是出售,都是自己说了算。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其中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不仅证明了熊彼特的论断,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个人,其对于知识、对于创新的尊崇和追求往往决定自身的命运。比尔·盖茨取代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连续10多年稳居世界首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本质是通过产权激励,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流。专利制度激励瓦特最终制造成功蒸汽机,从而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样是专利制度激励发明天才爱迪生,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些事实证明,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技术创新的激励与保障,为大量发明创造的涌现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发达国家崛起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建立起发达国家用一百年时间才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该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公众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有待加强。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公众的知识产权素养中等偏低,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亟待 提高。一方面,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围堵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国内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缺乏,痛失了发展的良机。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也是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主体。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造、运用能力不仅决定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实力。人们高兴地看到,2008年华为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超过日本松下公司,跃居世界第一,带动我国国际专利申请跃居世界第六,不仅为我国赢得荣誉,也使国内企业增强了信心。
  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仅仅拥有明亮的厂房和雄厚的资金还远远不够。只有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摘自《人民日报》2009年4月30日)关注知识产权:我校一直在努力2006年,我校被确定为首批江西省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2006年11月28日,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落户我校。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邢胜才为中心揭牌,信息网站正式开通。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网是中国陶瓷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它将履行陶瓷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与传播,以及对国内外陶瓷方面的专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等公益性服务,为政府提供中国陶瓷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同时也对行业开展陶瓷专利的检索、推广以及知识产权咨询等服务工作,并逐步向商标服务、版权服务扩展。
  2006年11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邢胜才在我校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报告。
  2007年12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调研组来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进行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情况调研。
  2008年3月26日,2008年全国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有关专家分别就国内外陶瓷技术发展、国内外陶瓷技术专利申请概况、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及审批等有关问题进行讲解。
  2008年10月9日,由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办的知识产权巡讲(江西站)在我校举行,500余名师生听取了此次讲座。
  2008年11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和各省、直辖市知识产权局领导一行约30人莅临我校参观考察。
  2009年3月17日,在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赖光松、景德镇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胡薇、景德镇市科技局局长胡士桓等的陪同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肖兴威来我校参观考察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