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在《宁波服饰文化》的背后……———记红帮文化研究所所长冯盈之教授





  2010年6月,由学院图书馆馆长、红帮文化研究所所长冯盈之教授撰写的《宁波服饰文化》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她在此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十月怀胎”,正好可以孕育一个生命,这个家伙可能并不好看,但正所谓“颠头儿子自中意”,感觉还是有点得意。
  讲台上,冯盈之教授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科研上,她是一位孜孜不倦,不断追求成果的研究者;生活上,她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好妈妈。在寻找中收获俗话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在写《宁波服饰文化》这本书的时候,冯盈之教授遇到了资料少、材料零碎、框架难打、地域跨度较大……等等诸多的问题。毕竟,关于宁波服饰文化内容可以参考的还是较少的,可谓是“前无古人”。但是,在短短的10个月内,她通过自己过硬的人文底子,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各方人士的帮助,终于完成了研究撰写。
  在《宁波服饰文化》这本书中,冯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服饰文化知识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有一次,她在慈城实际走访的时候,在一间老房子里发现了一双“鞋”,这让她觉得非常惊奇。这种鞋叫“砖头鞋”。是用一块“龙骨砖”一劈为二再系上一根草绳,分别缚住两只脚,或者两只手提着草绳和双脚协调前进,或将两头缚着砖头的长绳挂到头颈后,不用手提也能走路。虽然行走艰难,但不湿鞋。据了解,原来这种鞋多适用多雨的平原水乡,是人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结晶。她觉得非常的有趣,并亲身去体验了一把。“被逼”上岗在担任学院红帮文化研究所所长之前,冯盈之是在我院人文学院院长。她说,这个研究所所长是“被逼”上岗的。之前她对红帮文化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可谓是“门外汉”。期间,她通过收集资料、走访,潜心学习,做各项报告,研究课题,让她对红帮文化有进一步了解。她说:“红帮文化,本身是宁波的地域文化、专业文化,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接触了更多资料后,让我对这些人、事、物乃至老店更加的敬佩。”
  针对自己的服饰文化科研工作,用冯教授的话讲就是:“能把自己中文专业和所在学校的主要学科结合起来,寻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重点与特色,突出原创性。”
  2010年由她申报的《宁波红帮裁缝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研究》被列为浙江研究工程“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专项研究立项课题。这是实现红帮文化建设省、部级立项的重大突破。在去年10月,宁波市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上,《从宁波民谚探析“红帮”形成的文化生态》,入选优秀论文,被收入《宁波市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文集》,并在“历史·文化·软实力”专场报告会上作专题报告。
  谦逊地做事待人“对待生活,我是乐观的。”冯教授是这样阐述她对生活的体会。她是个乐观的人,也是一个很会对身边的人、对生活感恩的人。当与他人发生一些意见分歧的时候,冯教授总是对自己反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第一时间跟对方说“对不起”。
  罗兰说过,“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我想,冯教授的人生肯定比那些不乐观的人快乐很多。
  打开《宁波服饰文化》这本书的第一面,你看不到冯教授对自己的诸多简介。只有短短的五行字。其他人都问她为什么不多写点简介,甚至连红帮研究所所长职务都不写?她轻描淡写说:“在没有取得一些成果之前,我实在不敢称呼自己为所长。”
  这就是冯教授谦逊地做事待人的一种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