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在学校2011年工作会议上,校长宋维明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启学校科学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
宋维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对学校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学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了领导班子的调整,同时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开放办学和办学条件及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的一年,学校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林业大学的目标,突出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宋维明说,2010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可以浓墨重彩记录的一年。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的发展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教育教学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新增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国际大学生园林设计大赛等各类学术竞赛中,园林学院学生获得了一批国际大奖和其他学科的 22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新设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就业工作保持高质量。
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三期建设步伐加快,新增机械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建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全年到位经费达到 1.7亿元。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同时,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平台建设成绩突出,新增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环境科学实验室各 1个;6个综合实践基地均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与东升乡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教学科研苗圃、树木园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引进与培养两条腿走路,既有“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又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强化在职青年一代人才的培养,如在“北京林业大学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上涌现出的一批优秀人才,就充分体现这一成果。
在基本建设和办学资源拓展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收入达到7.9亿元。资产公司总产值4.4亿元,上交利润分红 1500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校园一卡通一期工程顺利完善,为我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高兴的是,苗圃住宅的封顶、学研大厦的开工和学校东区的征地的实现,为我校空间的拓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改善民生方面,完成在职人员校内绩效工资调整,增幅在17-20%,提高退休人员校生活补贴标准,增幅为50%。新建住宅和腾退住房配售工作圆满完成,798户教职工获益。
学校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先进校荣誉,中心组学习成果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宋维明强调,2011年是我校的质量提升和学科发展年,全年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筹备召开第十次党代会和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围绕“提升质量、发展学科”年度工作主题,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加快基本建设步伐,推进党建规范化,开启学校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宋维明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
筹备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抓紧完善“十二五”规划我们要将党代会筹备与梳理学校发展成绩、完善“十二五”规划有效衔接起来,抓住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完善学校“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站在国家要求和未来要求的层面上谋划发展方案。站在时代的前沿调整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及校园建设等专项规划,为“十二五”科学发展理清路径和方向。
凝炼学科建设方向狠抓学术团队培养学科建设工作对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梳理问题、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要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调整学科布局,强化特色,增强优势;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行业需求,择优支持重点、合理配置资源。要将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与学科建设规划真正结合起来,让前者为后者提供直接的支持和服务。同时,要精心准备迎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整体验收。注重学术团队的培养和使用,重点督促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搭建科研平台,强化人才培养,拓展学术交流,完善重点学科内涵建设的体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通专并举、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总结“质量工程”一期建设成果,制定“质量工程”二期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新的建设项目。抓好本科生科技创新。加强与企业合作,争取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推动招生就业联动。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制定“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完善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发挥我校行业特色的优势,不断扩大继续教育,拓展继续教育的范围和内容,探讨培训市场的开发等。此外,要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全校性的体育锻炼,提升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素质。
坚持科学研究服务学科建设推进科学化的科研平台管理围绕服务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科学编制学校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申报国家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要将科研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支撑学科发展方向,将各类科研项目向重点学科领域倾斜。强化科研管理和科研产出,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健全科研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前期培育、组织与申报力度,积极孕育重大科技成果,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实施《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科技成果评审办法(试行)》,广泛争取各方资源,依托南北方基地,开展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在努力创造一切机会获取各类平台资源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现有平台的产出水平,应当是科技管理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
聚焦人才建设推动人事制度改革立足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完善高层次专家信息库,结合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梁希学者特聘教授计划等政策,组织开展招聘引进海外和国内高层次人才。同时,落实我校提出的 “学术大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学术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和“后备师资培养计划”五个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制定适宜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计划,细化人才梯队建设,重视院士等高端后备人选的培养。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和岗位考核实施方案。规范在职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落实退休人员工资调整兑现工作。
着力办学空间的拓展科学配置办学资源全力推进三大基建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学研大厦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售房后续工作。做好六道口征地后的土地整理。对现有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办公用房分配方案。推进教学实验林场的维修改造,提高教学科研实习及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树木园、苗圃建设,建好标本馆。推动期刊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扩大《中国鸟类》、《中国林学》两个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强化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推动校园网IPv6改造。继续做好校园一卡通工程二期建设。
健全管理机制 提升改革效益建立学校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健全学术委员会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学院在人事、财务、组织、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自主权利、明确责任。强化校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机整合校务、党务和信息公开资源,推动民主办学。巩固纵向经费主渠道,拓展横向经费渠道,大力筹措资金,完善财务管理。强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校际合作交流。加强产业、后勤及其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科学规划节能项目建设。搭建校友联络平台,注重打造北林教育基金会的品牌,提升体育工作水平。做好校医院、计划生育、居委会、林大附小等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有关学会秘书处等挂靠单位的工作。
加强党的建设迎接建党九十周年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委和纪委。全校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党建工作。
加强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完成空缺岗位干部增补工作。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完善和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定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制度方案,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着手筹备校庆60周年。常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加强统战、离退休和工会工作。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同时,宋维明还强调要以抓学风为主线加强学生工作。
宋维明对做好全年工作的要求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提高应对改革新形势的思想认识,振奋精神,团结努力,为学校的新发展而奋斗。大家要站在国家战略和教育事业宏观发展的重大背景下主动去开展前瞻性谋划,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谋发展,干事业;要坚持敢于改革、善于创新,在改革中更新观念,在创新中破解难题,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折腾、不忽悠,抓落实。要以落实问责制为抓手,切实提高管理执行力,一抓到底。在抓好落实上下真功夫,真正干在实处,干出实效,干出实绩,在全校营造干事兴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