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我校首届记者节隆重召开
本报讯 11月8日,恰逢新中国成立后第11个记者节之际,由校团委主办的我校首届记者节在5号教学楼拉开帷幕。各学院宣传工作负责人以及各刊物主编出席本次活动,共同交流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
活动中,人文学院孙国平教授首先肯定了学生记者在学校宣传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指出学生记者的主要责任是利用手中的话语权,维护学生权益,记者们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引导大众传播文化的健康发展。随后,各院系宣传部的同学们相继展示了本院系的特色活动和宣传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果突出。团委宣传部部长郭英老师谈到:“组织这次活动是为了能够加强学校各刊物之间的联系,希望可以通过成果展示,使各刊物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全面丰富我校传媒事业的发展,以学生记者作为一个正确导向,树立广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近年来,我校校园文化不 断 繁荣,各类校园刊物蓬 勃 发展,大大促进了宣传舆论阵地 的 建设。《首都经贸大学报》作为校园内最权威、最主流的纸质媒体,开辟校报第三、四版作为学生记者团的展示平台,利用报纸的宣传优势,以第一时间,全面视角,公正、真实、迅速、精准的态度,立足学生,关注焦点。《求学》作为校团委旗下的重要学生刊物,本着“做最具责任感的学生媒体”的宗旨,以学生的视角,对校园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作了校园建设、上海世博等专刊。各学院宣传部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更加重视院刊的建设,以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金融学院院刊《红雨伞》每期设立一个不同的主题,不断追求各方面的发展创新,力求更加学术,更加贴近高年级同学的生活。劳动经济学院院刊杂志《太阳雨》有50多年的悠久历史,近年来《太阳雨》更是由单一报道学院内部新闻的刊物丰富为综合了文章、音乐、电影、和国家大事等内容的综合性刊物。财税学院院报《财税快讯》除了报道院内重大事件之外,还开辟了文化副刊,针对互联网飞速进步的现状,刊物主动弃纸上网,采用电子刊形式,以更美观的版式、更精致的图片,增强了刊物的趣味性,同时也扩展了阅读群体。人文学院的院刊《人文快讯》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其第三版设立心理专栏,由学院心理老师针对校内热点话题撰稿,四版专门开辟了摄影作品版块,今年即将新增动漫版块。
校园刊物是宣传我校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在本次记者节的座谈活动中,各刊物之间进行了深度对话,对未来我校传媒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每一份刊物都流淌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汗水,每一份刊物都凝结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智慧,正是首经贸新闻人的辛勤耕耘,才铸就了今天百花齐放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