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低碳生活校园行





  春风花草香,早春四月,延续着两会的环保精神,各大高校也陆续刮起了“低碳”风。时下的低碳热也着实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和时尚新闻。为此,我校也积极地引导在校生关注低碳行为,号召大家共建绿色校园生活。
  何为低碳?为何低碳?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迈向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路线。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能源技术创新。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速率。我国着力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但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首先,相比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人们在追求全面小康的同时,能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了高碳排放。其次,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据悉,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最后,由于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有限,低碳经济的效率和质量需要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可以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因此,这就是我们为何要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原因。
  低碳小行为,节能大改变回顾校园,同学们为了提倡低碳环保的学习生活态度,纷纷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从中发现了许多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物的不良行为。同时,低碳知识的加深也丰富了大家对于环保意识的思考方式,由“单维型”思考上升到“关联型”思考。
  “同学们购物已经很少自费索取塑料袋了,因为‘限塑’不仅在于可以遏制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节约了石油资源,减排了二氧化碳。”学生邓盼说道。
  “日常生活行为对我也有新的启示。譬如同学聚会去吃自助餐,应该根据自己的食量去夹取食物,而不是一味地多夹餐食,造成食物浪费。我们看到的食物浪费还只是表象,食物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我校毕业生、北京青年报实习记者王竹青谈到,“有些同学喜好在空调房内健身和频繁乘坐电梯上下楼,这无疑也增大了碳排放的成本。戒除‘便利性消费’的嗜好,可以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
  低C多乐趣摒弃电气化的枷锁,感受质朴的归真。徒步踏青,支帐而憩已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热衷。据了解,我校统计学院曾组织教师们参与徒步旅游十三陵的活动。“教师们在活动当中感受到了背包旅行的乐趣和无忧无虑的自然享受。人们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片面地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的便利,而忽略了自然原始的美丽。”统计系教师孙际平介绍道。
  除却背包旅行,十字绣、纸牌游戏、盆栽植物也吸引着大家的兴趣。同时,推崇裸妆,拒绝皮草的“氧气女孩”;少用纸巾,重拾手帕的“帕客族”也随之应运而生。
  没有了电气化的喧嚣,让心随着生活的质朴而静谧下来。闻一闻沁脾的花香,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你不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