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织围脖了吗?
继“今天你偷菜了吗”之后,“今天你织围脖了吗”成为的新一代流行语,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博客热潮汹涌,已将魅力延伸至中国每一个角落。网络社会迅速崛起,以web2.0时代的微博为代表的信息碎片化时代正迅速席卷开来,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使用者的大学群体,不懂“织围脖”是啥意思,你就OUT了!
不必做什么标题,也无需考虑如何展开叙述,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可以了。如今,不超过140个字符的微博深受喜爱,被亲切地表述为“织围脖”。特别是,随着姚晨、李开复、俞敏洪、赵薇等众多知名人物的加盟,微博写作一时更加火爆。而2010年12月10日,刘翔的腾讯微博听众人数突破800万,超过twitter网站的第一名LadyGaga近70万人,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微博。更让人咋舌!
在众多用户看来,微博就像一只小鸟,大家在上面自由鸣叫。而这种鸣叫会产生蝴蝶效应,甚至让世界的人都听到你的声音。微博作为信息平台,体现着其速度和力量。西南大旱的赈灾义演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发起和组织“场地”是微博。而在此前,全国两会中,微博已显身手:被认为是期间参政议政最火热的“媒体”。微博也因此而广为国人知。2010年春运到来,微博“直播春运”成为一个热点;春晚时网友通过微博进行实地评头论足……这些,都让微博关注度迅速增长。没有人设想过,世界有一天可以被解构成一大堆140字以内的碎片。(注:140字为一条微博字数限定)。
在不知“围脖”为何物就“OUT”的时代,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喊校长开微博,当然是一件很潮的事。学生们对校长开微博的期待,当然不是像了解明星日常起居那般,想了解校长出席什么活动、有什么新的感想,而是想通过微博建立起交流沟通渠道,向校长建言。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认知社会的窗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使用者的主体人群,天然的全球化的一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很多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网络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者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企业的人才供求等信息,可足不出户通过微博网络平台,获得政策咨询等相关的专人在线服务。这好比置身一个酒会,与众多往来的人推杯换盏。只是杯子里装的不是酒,而是信息。
笔者认为,看似是一个普通的网络工具,但是它却有如此大的力量,看来我们应该重新的把我们身边的这些工具做一个定位,重新认识那些被我们忽略掉的细节,重新用心去体会这些网络工具。尤其是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微博越来越彰显出“人人都是记者”的媒介特质,更应得到广大青年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