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用知识放飞梦想 用实力赢得胜利——回眸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形成创意
当今社会能源日益紧缺,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一个国家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来替代常规能源;另外节能环保、低碳减排也成为国家新农村建设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我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新农村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沼气属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南方十分普及,但沼气池在北方普及应用却比较困难,其制约的关键因素是由于沼气发酵温度不够,而导致广大的北方农村无法使用,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北方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急待开发。因此我逐渐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学期间不断学习和研究,终于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多功能多用途三步发酵沼气池及高温发酵太阳能沼气池。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太阳能恒温发酵沼气池。
  国家大力支持沼气池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推广与应用,并对沼气池及太阳能用户给予政策性经济补贴,2007年,我注册成立了长春市奇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同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取得相关政策性支持。奇信农业在国内首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循环互补技术,彻底解决了北方寒冷地区季节性沼气发酵难、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太阳能利用的间歇性问题,填补了市场空白。
  我初步完成了改造农村能源结构计划的构想:首先,用太阳能恒温发酵沼气池取代常规能源供暖;其次,结合太阳能住宅彻底摆脱能源束缚;最后,应用太阳能高效温室,高效利用土地的同时生产有机农产品。
  我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晓旭、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竭岸扬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兵老师的认同和支持。2009年,在老师们共同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项目可行性报告,并由长春市科技局推荐成功申报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吉林省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扶持资金5万元。在吉林省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扶持资金启动仪式上,我有幸得到了校长宋冬林教授的指导,同年,我作为吉林创业青年代表参加了东北亚青年企业家论坛。我下定决心将创业之路走下去,直到成功。
组建团队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逐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建立了自己的生态示范基地,我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力量太单薄,意识到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就不会走向成功,于是产生了组建团队的想法。我再次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根据优势互补原则,我们的“奇信科技”创业团队建立起来,成员是:金融学院刘家晗、吕阳,会计学院李娜、陈思,工商管理学院胡鑫,我们5人从小都在农村长大,于是“来自农村,了解农村,立足农村,发展农村”便成为团队成立时定下的誓言。经过磨合与锻炼,大家从懵懂生疏走向了成熟与默契。
  说起“奇信”这个名字,它还有个由来,那就是“创新生奇,恒心生信”,它既体现了我们大学生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乐观精神,也体现了我们用知识改变人生的信念与坚持。
  “昆山杯”历练
在团队逐步磨合的日子里,我们获得了一次展示的机会,学校让我们代表我校参加“昆山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给予我们团队创业扶持资金20万元。
  从最初的省赛到全国总决赛,每一次的项目书基本上都要动一次大手术,每一次都要准备全新的PPT以及解说,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应任何可能出现的犀利的评委提问。每一场演讲解说,每一回合的答辩论争,都是严峻的智能考验,更是对团体素质的全面挑战。坚持下去,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十个多月来最坚定的信念。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晓旭、竭岸扬老师专门请来公司培训师为我们单独辅导,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书的专业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兵老师在他的办公室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辅导。学校还请来了会计学院的韩道琴老师、曹晓雪老师以及工商管理学院的李杰侠老师对我们进行辅导,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我们。为了充分备战,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晓旭、就业指导中心竭岸扬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兵老师同我们一起熟悉发言稿,模拟答辩场景,训练我们答辩的技巧,培养我们的应变能力。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校领导在百忙之余仍不忘打电话鼓励我们。当我们得知我们的团队进入全国50强时激动的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最难忘的是在昆山的那几天,记得刚下火车那炙热的天气真的是让我们难以忍受,顶着烈日我们提着行李走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宾馆,进屋那一刻,凉爽的气息真的是相当的舒服。休息片刻后打开电脑,看到尹兵老师给我们发过来最后定稿的PPT,当我们把整个PPT看完一遍,李娜吃惊地发现她的讲稿居然和PPT对不上,她愣住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慌乱,她带着哭腔与我们商量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但是当我们真正比赛的时候,她发挥得特别好。
  回想起我们真正比赛那两天的情景,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两天的比赛,创业之星模拟平台和秘密答辩交替进行,虽然每一个都不是所有的队员都进入到比赛的现场,但是我能感觉到整个团队的气息。第一天参加模拟平台比赛的是陈思、李娜和我,赛场的紧张气氛让人窒息,中午休息刚走出赛场的我们就看见了吕阳、胡鑫在场外焦急的等待,看到我们的第一句话不是问我们比的怎么样,而是说快走吧,饭给你们准备好了,吃完好好休息。虽然模拟比赛的结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看着我们失落的样子,老师还是不断的为我们加油。第二天进行秘密答辩比赛的是吕阳、胡鑫和李娜,我终于体会到了他们第一天的心情,那种等待的滋味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只觉得我们在场外比他们在场内还要紧张。为了统计最后的排名,陈思每隔十几分钟就要跑去记分牌前记分,看着他来回跑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感觉到了团队这个大家庭带给我的不仅是能力的互补,还有亲情般的温暖。虽然最后我们取得了全国第23名的成绩,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但是我们不虚此行,我们领略到了名牌学府的风采,知道了什么叫差距,也终于明白什么叫知耻而后勇的道理。
  “挑战杯”问鼎
在9月初的时候,我们团队得知《太阳能恒温发酵沼气池》项目进入到了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终审决赛的消息,整个团队都欢呼雀跃,期盼着决赛的这一天赶快到来。
  筹备比赛期间,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将实验楼的十二机房作为我们训练的场地,我们吸取了“昆山杯”创业之星沙盘模拟的教训,整个团队积极配合,在机房里一练就是一天,每一次当我们排到前几名的时候都感觉我们付出确实很值得,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总结了一份详细的应战策略。
  2010年9月,我们在校团委书记管清平、校团委副书记庞长亮、校团委张译丹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兵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终审决赛。决赛的那些天里,校团委书记管清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尹兵老师一直陪我们到深夜,为的是进一步完善发言稿、PPT演示文稿。期间,校长宋冬林、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郝中华等校领导也来电予以鼓励,让我们轻松备战,不要有心理压力。望着陪伴我们的老师、听着校领导关心鼓励的亲切话语,我们决心用成绩来报答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金奖。
  创业大赛已经结束了,回首来时路,一路坎坷,一路收获,它不仅仅是一座奖杯,一个荣誉,它更是一次难忘的人生历练,一笔人生财富。这种用自己的知识放飞梦想的豪情壮志必将影响我们所有参赛队员的一生,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队员。
  比赛感言
吕阳:我们团队的名称是“奇信”,创新生奇,恒心生信,这恰恰与我们比赛中获得的体会不谋而合,做事情不可以墨守成规,要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确立目标后坚持不懈,无论遇到怎样的阻碍都不能轻言放弃。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各种问题,如果当初团队中任何一个人有了退缩的念头,我们都不会坚持到今天,更不会有这样的成绩。比赛中如此,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如此。
  最后和大家分享比赛PPT展示中我们结尾所说的一段话:经过了整整一年的磨合与锻炼,从会计、工商、金融不同专业走到一起的我们,从生疏、懵懂逐步走向默契与成熟,带着激情和梦想,我们一步步走到这里,我们从没有把这当成一场比赛,而是对于梦想的追逐,不管比赛的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坚毅的走下去,青春激昂,永不言弃。
  胡鑫:“奇信科技”这个团队从最初的建立到现在已有半年多时间,从“昆山杯”的省赛到全国总决赛,再到“挑战杯”的佳绩,一个个瞬间,记忆中还是那么清晰。还记得刚接到老师的通知让我加入到这个团队时候的心情,有些紧张,有些期待,还有些畏惧。后来慢慢的融入,慢慢的了解,从最初对项目完全的不了解到喜欢,甚至于随口就会说出沼气池怎么样。这些心路历程让我这半年多感到格外充实,也收获了太多太多。
  在团队中我是营销负责人,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不是挑战而是一种见证,因为我喜欢销售带给人的收获。我此前一直在做销售的实践,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却远远不够。在此我非常感谢老师和项目负责人刘家晗学长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加入到这个团队。整个项目书中我负责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两部分的编写及答辩环节市场部分的展示与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又重新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内容,感触颇深:不是学了就代表学会,不是学会就代表会用,不是会用就代表用对。在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看到最后完善好的项目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如果不是参加这次比赛,可能再不会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这样去应用。
  比赛一路走来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有了提高,而且磨练了心智,提升了能力,从开始的紧张到最后看到评委会兴奋的心情,只有自己能体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能明白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别人就不会放弃你。这半年多以来,感受到的不只是比赛带来的荣誉与成绩,更有学校领导、老师与队友们的关心与帮助,收获这么多良师益友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讲是最大的收获。我希望我们这个团队会记住我们成立时的誓言,永不言弃,走好自已以后的路。
  李娜:从三月初“奇信科技”团队的首次聚首,到“昆山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昆山一战,再到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圆满结束,我们历经了半年的努力与磨合。这个过程让我觉得既充实又满足。其中的收获,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是作为一名财务负责人的角色参加比赛的,主要负责项目书中财务部分的编制以及项目展示中财务内容的讲解。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让我所学到的财务知识得到了具体的运用,而且使我对财务部门与其它各部门的关系、财务部门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供产销过程中各部门的具体任务都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从初赛时台上的紧张、生疏到最后竞技时的从容与自信,自己的现场展示、临场应变、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除了这些,对于我来说最为珍贵的收获就是因为比赛而生的那份友情和师生情。比赛中,队友的彼此帮助,老师们无私的付出让我感动,也值得我去珍惜,借此真心地和他们说一声谢谢。
  陈思: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因为比赛而拥有的却是永恒的,包括一颗拼搏脉动的心以及我们那份创业的激情。
  对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成功,是值得庆贺的,我作为“奇信科技”的成员之一,我想这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与奋斗,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谆谆教导,离不开周围同学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我非常感谢会计学院老师的举荐,使我获得了参与“挑战杯”比赛的机会,并与组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使我们有机会为了同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并在共同的努力下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
  在此次比赛中,我在团队中担当的是人力资源总监,在比赛中,主要负责比赛中的企业模拟经营环节,虽然说这次大赛中用的是全新的沙盘,但是运用在平时练习所汲取的经验,舍弃了之前比赛的陈旧打法,经过仔细研磨,以及团队成员的团结合作,使得我们在技术、理念、打法上超过了其他同台比赛的对手,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
这是个承受艰辛的过程,也是个分享快乐的过程,更是个收获的过程:面对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思考解决的方案;在练习中决策能够顺利的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会觉得非常开心;一天的练习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练习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积累经验。为了准备比赛,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认真地对待平时的每一次练习。
  最重要的是友谊的收获,这种难得的情谊无法言表,但是却温暖的存在于我们团队每一个人的心中,比赛的成功只是暂时的荣耀,永久留下来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更深厚的友谊。
  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决心把我们自己的路走得更远,回报母校,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