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起晒晒我们的寒假生活
快乐温馨充实





  在草长莺飞的二月,我们回到了学校,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和室友们说笑着走向教室,日子似乎又开始轮回。然而,我们谁都不会忘记,在刚刚过去的假期里,我们度过了这个兔年春节。不知道你是否发现,我们在觥筹交错中幸福,在你来我往中成长,我们禁不住想要问一句:你的寒假生活精彩吗?你是否也有许多温馨而有趣的故事想要与我们一起分享?在过去的40个日夜里,有的同学在家里感受家的温馨,有的同学在学校里享受着另一种生活,不管怎样,大家都拥有了一个温暖、充实、快乐的寒假,在此,让我们来晒晒寒假生活,一起分享你我不同的喜悦与收获。温暖的回家路归心似箭,家住河北省沙河市的郝占业,为了能一放假就可以坐上回家的火车,他在元旦节那天就买好了车票。从乐山没有直达的车次,只能先到邢台再转车回去。经过近27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列车到达邢台车站已是12号凌晨2点,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一个人提着行李箱在候车室等待天亮,候车厅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几个,冬日里的寒风从车站窗户的缝隙中吹进来,让他不觉打了个寒颤,原来冬天真的很冷,此时如果在家该多好啊。正当他感到无奈和孤单的时候,突然在耳畔传来一句:“年轻人,回家啊,顺路就一起吧。”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温和的笑脸,原来是沙河的一位老乡来邢台接女儿,方向刚好和自己一致。在连声道谢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返乡路程。一路上老乡不停地和郝占业说话聊天、嘘寒问暖,并热情邀请他来家玩,本来很孤单的旅程被老乡这么热情的帮助让郝占业顿时感觉到了一股由心底里散发出来的温暖。郝占业说:“老乡很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温暖。”
  家住四川广安的杨丹,对于回家之行也是感慨万千。因乐山到广安车发车班次少,所以早上十点,她才从乐山出发,按着正常速度,从乐山到广安需六个小时,因大雾天气,又因路上堵车,汽车整整晚点一个小时。到达广安县城已是晚上五点,回家的车没了。正在焦急之时。一个熟悉的背影出现在视野里。是妈妈!站在车站外的母亲远远地看到了杨丹,一路小跑过来,满心欢喜接过了杨丹手中的行李。
  “妈,你怎么来这么远接我?不是说不用来了吗?”杨丹意外地说。
  “妈担心你晚点没车了啊,看吧,还真给我猜中了。”妈妈微笑地说。
  看着两鬓有些斑白的母亲手中提着重重的行李,杨丹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泪眼盈眶。
  新年里的奉献去年寒假,我校有700多名学生留校,或因工作或因学习或为体验生活,在他们之中有百余人在学校度过了农历新年,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度过一个快乐温暖的新年,学校的后勤、保卫、学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老师们默默地坚守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和留校同学们一起辞旧迎新。
  杨泽玉是音乐学院的教学楼管理员,今年是她来学校工作的第10个年头,假期来教学楼的人很少,音乐学院里的一些教学设施、乐器又比较贵重,加上一些外来人员的进入,教学楼内的财产管理更为重要。杨泽玉总是放心不下这里,今年已经是她第10次在学校过年了。去年腊月二十八她就把丈夫和女儿接来了学校,除夕夜他们一家人就在杨泽玉的值班室里做饭、包饺子、吃年夜饭,一起看春晚,一起跑到楼顶看城里面放的烟花。杨泽玉说:“整幢教学楼虽然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却也热热闹闹,只要领导、同学们需要我,我就留在这里为大家服务。”
  吹气球、挂彩带彩旗、贴春联,章丽和其他公寓管理员一起为装饰公寓忙的不亦乐乎,他们要为这个大“家”营造节日的气氛,让在学校过年的学生们感受到家的家的温暖和春节的喜庆。章丽的家就住在市中区,因为要值班,今年春节她没有回家过年。吃过年夜饭,几十名同学来到章丽的值班室,和她一起看春晚。在20平米左右的值班室,章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欢笑,一起感动,一起拉家常、谈笑风生,一起走过了12点的钟声,迎接新年的到来。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吃上汤圆,年初一一大早管理员们就忙起来了,她们把锅碗瓢盆都搬到女生公寓,包汤圆、煮汤圆,同学们也来你一手我一手地帮忙,在欢乐的氛围中吃上了热乎乎的汤圆。“和同学们在一起过年我也很高兴,和他们在一起我也好像年轻了。”章丽这样说道。
  据了解,学校在寒假期间开放了百果苑食堂,饮食公司安排了12名编制工作人员,另有6名候补人员。过年的时候,他们依旧每天6点半上班,晚上7点下班,学生们吃过了他们再吃。年初二的中午,只有10来个同学来食堂就餐,可李国友等8位职工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李国友说:“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是我们的工作,就算只有一个学生来吃饭,我们也会做到最好的服务。”腊月二十九学校举行了新年团拜会,食堂的师傅们忙忙碌碌,穿梭在食堂内外,做好了13桌聚餐工作,而他们自己却是在厨房吃的饭。
  寒假期间,物业管理公司完成了春节校园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了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理了枯枝败叶5吨、包括教工宿舍在内的8处卫生死角、以及全校的广告栏和牛皮癣。公寓管理中心做好了学生住宿服务工作,并对每幢公寓都安排了值班人员,以保证公寓楼的安全。饮食服务公司做好了留校学生一日三餐的伙食保障工作,以及春节团拜会聚餐和免费餐工作。保卫处加强了对重点部位如办公区域、北校区围墙、学生宿舍、教学实验楼、图书馆等实行定点定时巡逻,加强各门岗、各重点要害部位岗位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对留校学生加强以消防和治安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和检查。团聚的幸福罗晓渝是乐山本地人,但因为父母都在江苏苏州工作而又无法回来,所以这次寒假她乘火车到苏州与父母一起在苏州过年。她告诉记者,在火车上的自己很兴奋,因为就要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同时自己又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可以和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叔叔阿姨们一起过年,虽然身处异乡,但因为大家都是乐山人,所以彼此也不拘束,感觉很自在。“大年三十过除夕夜,十几张桌子摆在一块儿,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相当热闹,感觉我们就是一家人!”小渝开心地说,这是她第一次在苏州过年,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在一起过春节,大家都很开心。过年前夕,她去了苏州的虎丘,寒山寺,留园,拙政园等著名景点,她说,苏州真的是烟雨江南,让她美不胜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她还去了上海的外滩,看到了向往已久的东方明珠塔,逛了上海最繁华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说着,她将自己的相机拿出来,给记者看她和父母在上海拍的照片,从她闪烁的眼睛和绘声绘色的景点描述里,记者感受到了她对这段旅程的无限怀恋和回味。
  和罗晓渝一样能有机会去外地过年的同学并不多,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家乡和父母一起度过春节。阿坝州小金县的张艳是藏族,她家住美丽的四姑娘山脚下,张艳这次寒假回到家就去四姑娘山风景区里帮着给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当向导,向游客们讲述四姑娘山的美丽风光,她微笑着说:“当看到游客们用欣赏的目光感受四姑娘的魅力,感到特别自豪。”过年前夕,她和父母一起到镇上去买年货,她尤其偏爱过年之前大街小巷间弥漫的浓浓的年味儿: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鱼摊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鱼贩们忙得不可开交;男孩子们开心地放着鞭炮,一旁的女孩子们则害怕得捂住了耳朵;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到来。
  张艳家的年货准备充满了浓郁的藏族特色,一家人早早地便开始着手准备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等,她告诉我,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跟着母亲一起弄,因为这时她总能学到很多东西,还能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故事。在张艳的家乡,每年过春节时,村上都会举办锅庄比赛,人们挨家挨户地跳锅庄,围着暖和的锅庄,哼着轻缓的歌谣,手拉手一起跳舞,节日的气氛相当地浓烈。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在大年初三时还要去当地的寺庙烧香拜佛,以换取来年的多福多寿。张艳说:“藏家人过年的气氛和汉族一样浓,因为春节是咱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所以不管在哪里过年都能够感受到这股浓浓的年味。
  留校的充实虽然过年和家人团聚是极其幸福的事,然而对春节留校的同学而言,留校过年同样有意义。大二会计班的小唐是第一次留校,说实在点,她就想体验生活,赚点钱。整个寒假里,她做过酒类促销员,发过传单,卖过保暖内衣……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三份工。在这个万家团聚的节日里,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留校,看着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家,空间里更改心情都说“回家真好”,每当这时我就非常想家,也曾想过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家,但最后我是留了下来,因为我要对自己负责。”在整个假期里,除了社会阅历的增长,小唐还收获了难得的友谊。寝室六个女孩儿个个是“兼职达人”,白天做着不同的工作,晚上她们就一起分享感受和交流经验,虽然工作辛苦,但姐妹们就是自己的后备军和加油团,这让她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工作中的种种艰辛和困难,姐妹们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让身处异地的小庄有了家的感觉。让小唐记忆深刻的是她打第一份工刚满5天就生病发高烧,不得不终止这份工作休息将养,因雇佣方以工作满一个月才发工钱为由拒绝给小唐结算这5天的工钱,在小唐孤独无助时,是寝室的姐妹们帮忙出谋划策,帮小唐要回了工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她从第一次打工吃亏到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体会到赚钱的艰辛和不易,切身体会到了外面世界和学校的不同,为自己未来的生活积累了经验。
  为保障寒假留校学生生活和学习正常进行,学校会组织寒假留校学生召开了安全教育大会,并向每个留校学生发放冬季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单,设立了专门学生安全消防员,每天在公寓进行巡查。留校学生在学生公寓中心的统一安排下,以集中住宿为主,学工部安排教师全程值班,并且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及时关注留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负责每晚的查寝。来自西藏的白玛同学说到:“虽然放假了,但是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虽然离家很远,但是家的温暖丝毫不减,谢谢学校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特别的年夜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代表了学校领导老师向所有的留校学生及他们的亲人深深的祝福。腊月二十九的中午,学校百果苑食堂里,老师同学一起挂灯笼、贴春联、布置桌椅,食堂在大家的精心准备下焕然一新、喜气洋洋。100多名留校同学在这里和学校的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欢度兔年春节。
  在团拜会上,师生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歌曲、有舞蹈、大家互相赠送节日祝福,共同祝愿新年快乐。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食堂的工作人员陆陆续续地把年夜饭丰盛的饭菜送到每一桌,大家共同举杯祝福,品尝美味佳肴,脸上露出了幸福温暖的笑容。
  文新学院的邓霞今年是第二次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过年。她说,两次春节都给了自己深刻的记忆,每天晚上老师都不厌其烦的冒着严寒查寝;早上出寝室时阿姨总会叮嘱“注意安全,早点回校,多穿点衣服”,晚上回到寝室,阿姨也总要问候一声,这点点滴滴都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在寒冷的冬季里,带给了自己温暖。团拜会对于留校生来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回忆,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顿团圆饭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冉升。化生学院大三的郑进章是海南人,他说:“吃着具有四川特色的年饭,感觉很不一样。虽然没有在家过年,但今年的春节也并不寂寞。”
  待到大年初一,每幢楼的留校学生都早早的起床到宿舍管理员那里,和叔叔、阿姨一起包汤圆。倒元宵粉、掺水、和面、烧水……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每一个汤圆都包含着他们的快乐与欢欣,包汤圆的同时,他们还各自说着家乡的习俗,每幢楼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史姗是第一次在外过春节,还不会包汤圆,宿舍阿姨就手把手的教她,“先拿一小团面在手里碾平,然后再放适量的肉馅……”有同学打趣地说:“你们可真有母女相。”包好汤圆以后,大家看着自己的作品都流露出甜蜜的笑容,轻轻的放进锅里,待汤圆煮熟后,阿姨把煮好的汤圆盛进同学的饭碗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同学们觉得更美味了。
  热热闹闹的春节在大家的忙碌和欢笑中结束了,无论是回家团聚还是留校过年,相信每一个人都收获了自己的春节故事。“过年”的传统永远不会改变,而变的只是时间和环境,不变的是它的内涵,春节承载了太多的欢乐和喜悦,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期盼,更承载了浓得化不开扯不断的亲情乡情!我们不会舍弃和春节联系在一起的“回家”、“团圆”、“珍惜”、“祝愿”这些美好的词语,我们满怀真诚地祝愿每一个人: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