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之外的他们
他们一直在工作,却总是默默无闻;他们容易被忽视,却那样必不可少;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在大多数人视线之外。他们,代指的是宿管人员、图书馆楼层管理员、门卫、清洁工等一些工作在师大不同岗位、为师大师生提供便利的人。他们看似平凡,却值得我们关注。
来到西四楼宿管阿姨的值班室时,刘阿姨正在整理一摞维修单,等待和维修人员一起上楼维修报修的物品。宿管人员24小时值班,保护楼里人员财产安全、维修物品是她们的主要工作。“我们楼住了大约2400人,但大多我们都脸熟,这一年楼里没有一起盗窃事件。每星期的宿舍楼评分,西四楼都是前三名。”刘阿姨说道。宿管人员会巡逻楼层是否有可疑情况,看消防锁能否可以打开、是否灵活,消防箱是否完好等等。每逢节假日,值班阿姨经常会在夜里三、五点起来为同学们开门。
楼里清洁工的工作也是十分辛苦,每天上下午都要拖地、将一至六层的垃圾清理干净,定期抹每层楼的瓷砖和每个寝室的门。刘阿姨也曾为几个女孩捡过掉在卫生间里的手机,因为钳子根本就进不去所以只能用手来,尽管戴着手套,可大便还是弄得满手都是。“当时看到女孩儿哭我就心疼,别看你们都是20岁的人了,其实还是和小孩差不多。”尽管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和一些同学的晚归情况让阿姨很烦心,但在师大工作了20年的刘阿姨总是说:“小孩儿们很好,很听话。”
图书馆北楼七楼也许很少有人问津,那里是全英书库和二线书库,存放了许多1990年以前的旧书。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墙上悬挂着的留言簿上有着对这层管理员的评价:很负责。这是很多位在这层工作过的管理员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这里现在的管理员易晓宇告诉我们,虽然这层人来的很少,一天可能还不到十个,但只要学生们有要求,或者要咨询一些书目,她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找到。同学们也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图书馆应提供热水、提供打印机等。针对这些问题,易晓宇解释说:“大多经费都用在买新书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上,因此一些东西没办法提供,这真的是有难处。七楼没有桌子让学生读书,我的书桌可以让给学生;上书用的手套本该是馆里定期换新的,现在用的都磨破了,但能省则省吧。”
这个先在深圳大学读了半年后又留学英国的女管理员对图书的分类法十分了解,能根据索书号快速分辨出图书归属的书库,采访中有一位女孩儿来咨询一本书,易晓宇听见索书号就马上说出了书在哪一排书架的哪个位置。但乱架依然让她很头痛,一些学生会把从别的书库拿来的书随手放在这里,每隔一段时间,易晓宇就要每个书架挨着看,找出不属于这里的书放回楼下去,这个工作是很繁重的。“规范借、还书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大家能重视图书馆举办的新生入学教育和每周的图书馆电子资源讲座,和我们管理员多沟通交流,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大家服务。”
提到东西区交叉口那位爱唱歌的门卫姚大叔,文学院09级学生张童说:“初来报到的那天清早,我就听到了大叔的歌声。一年多了,都习惯大叔的歌声了,如果哪天去东区听不到大叔的歌声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姚大叔在唱歌的同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可没闲着,他时刻注视着来往的人群和车辆,为大家的安全警惕着。对出入的车辆、人员进行监督,遇到异常情况会进行询问,一经查出问题,交由学校保卫处处理。姚大叔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很平凡,想干好也不容易。放假和开学前,执勤人员会考虑同学们的特殊情况,允许出租车出入,但一些不诚信的同学也给工作带来了麻烦。“学生会说自己这儿疼了那儿病了,借此乘车进入校园。我们虽然能看出来是假的,但也拿他们没办法。”姚大叔无奈道。
不管什么样的天气,值班人员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接受了这份工作就要去面对,我们需要的是学生们的配合。过马路时别慌张,时间虽然紧,但要有序;提高警惕,走路彼此要关照,注意执勤人员的手势。”姚大叔嘴里念叨的除了曲子之外是对学生们的关心。“我从年轻时就喜欢唱歌,这是我的爱好,也想把它发展得更好。有时我还会向学生们请教字的发音,学习的机会很难得,学生们更要在四年的时间里把握好自己。”
宽阔的街道,昨日还是满地落叶,早晨路过时已经被打扫干净;拥挤的食堂,桌子上遍是菜屑、卫生纸,我们买饭回来后发现整洁了许多……每个平凡的岗位都有不同的故事,这些人这些事应该走进我们的视线之内,成为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