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那些我们该记住的身影


  无论寒暑交迭、风吹日晒,你都会看到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来回地穿梭在学校楼宇之间。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维护着学校的安全和卫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诠释平凡之中见伟大的不变真理。他们苦中作乐、以校为家,用优质的服务努力地为陶院师生营造和谐、优美、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行政楼的“忠诚卫士”
  有这样一位大叔,在老师心中,他是无私奉献的工作者;在学生心中,他是和蔼可亲的老大叔;在同事心中,他是乐于助人的好朋友。他就是在湘湖校区行政楼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工作了四年的值班员龚强华师傅。
  整洁的办公室里张贴和摆放着他的工作时间表和工作记录,由于家住新厂,每天早晨他都要赶第一班校车上班,丰富的工作经验练就了他一双“火眼金睛”。就在今年六月份,龚师傅沉着、冷静、成功地截获了三个携带工具欲到行政楼偷窃的小偷。09年七月份的一天,他巡视完楼层,正准备下班,却发现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楼前。此时,一条绳子正用力拖曳拐角处的景观树,眼看树木即将拔地而起,他箭步如飞,顺手抄起棍棒,大声喝住盗贼,紧追出几百米,保护了景观树。五年来,行政楼的报修率也是全校楼层中最少的。为减少求助修理工的麻烦,他都会主动修理行政楼坏掉的水电设备。平日里,他倍加注意节约行政楼的用水、用电等问题,常常巡视楼层的水龙头和电灯有没有关掉;春夏秋冬,无论早晚,总在第一时间为老师们开门,常常等着他们开完会再继续巡岗;下雨时,他总会主动把同学的自行车搬到走廊锁好,同学们都热切地称他“好大叔”。
  空闲时间,他也爱哼哼小曲、看看报纸、下象棋,不断充实自己,生活得有声有色。憨厚的龚师傅表示将继续守护着行政楼,做一个称职的“忠诚卫士”,他说:“我愿意一直呆在学校,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永远的映山红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为正读高中的儿子和外出做工的丈夫准备好一天的饭菜后,她坚持提早半小时来到湘湖校区行政楼,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行政楼的五至十一层是她的工作范围。四年如一日,她默默地辛勤耕耘,不论是玻璃、阳台、楼梯还是卫生间,每一个角落,她都一遍遍地用心擦拭。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总是早早地吃完中饭,下班后,总要继续工作一个多小时才肯安心地回家。
  曾经,为了擦净阳台高处的污渍,保证行政楼的干净卫生,个子不高的她艰难地爬上栏杆,细心地擦完后,不慎摔倒在地,卧病在床两个多月。可她始终放心不下学校的卫生工作,没等伤势痊愈,她又积极投入工作。为了在暴雨中保护挡风玻璃,她晚上九点,打着手电筒从家里跑到学校,因雨水太深,她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台阶上,用力握紧扶手,黑暗中,手不小心被划破,流血不止。一生从未读过书的她,为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赶上同事们的文化水平,她坚持每晚工作后,在灯下练字到十二点,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工会第二届“申大”杯硬笔书法二等奖。
  她的勤劳、踏实受到了领导的多次表扬,但她仍谦虚地说:“学校领导都对我很好,经常嘘寒问暖,生病时,还亲自看望我,以后我一定继续认真搞卫生,让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上班。”
  她就是蝉联校后勤四届优 质 文 明 服 务 奖 的 保 洁员———余国英,一位平凡朴实、默默无闻的保洁员,用流淌的四年时间记录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过往的人群中,她总是笑脸相迎,绯红的脸颊像极了山林里默默开放的映山红,而不同的是,这枝映山红的心里充满着爱,爱生活,爱家,爱学校,更爱默默地工作。
  逸夫楼的“家长”
  从2004年吴国发师傅就在新厂校区逸夫楼从事值班工作,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逸夫楼送去和迎来无数的师生,来往的学生们可能早已记不住他的名字,但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吴师傅”,渴了可以到他那儿喝水,学生们在大楼丢失的物品总可以从他那里领到,需要帮忙时叫声“吴师傅”,他的笑容不多,可是仍让学生们感到亲切,他就像逸夫楼的 “家长”,无私的看护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们。
  吴师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始终如一的工作标准,一直是后勤工作人员学习和工作的榜样。为了工作方便,他自制工作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逸夫楼丢失物件的信息。几年来,他拾到并交还给失主的现金和物品价值累计高达上万元。拿着微薄工资的吴师傅,同时也不忘为同学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主动倡导同学们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节假日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教室里的桌椅门窗坏掉,他都会主动出钱买好零件,默默地修理好;同学们借的书落在教室,他也主动还到图书馆。在别人的夸赞声中,总看到他轻轻地挥挥手,笑谈自己的“丰收心得”。
  虽然吴师傅已五十多岁,但为了学校的工作,他经常推辞领导批的假期,带病坚持工作。逸夫楼的管理员廖桂珍这样评价他:“吴师傅是个好师傅,他把学生当孩子,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是员工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