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明兴茶及茶博物馆图

观光茶园

茶马古道仿真场景

松茗山庄
天福响应西部大开发,建成巴蜀茶业第一窗。
在四川成乐高速公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亮丽的窗口,她就是夹江天福茶园。这是一个茶业综合园区,是天福集团投资于西部的重大项目,也是天福茶学院的重要实训基地。园林式规划建设,亭台楼阁、流泉飞瀑、绿草如茵、茶香四溢,优美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化的功能设施完美地演绎出独特魅力。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优秀外来投资企业、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省青年文明号等殊荣。
独具慧眼识璞玉璞玉本天生,雕琢成大器。夹江天福茶园所在地原先就是一块被石头包裹着的蕴玉,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慧眼识宝,经过精雕细琢,成为无价之宝。10年前,这里人少车稀,一片荒凉的景象。众人都摇头不看好,惟有李总裁情有独钟,大手笔投资,终于赢得丰厚回报,如今成为会下金蛋的“母鸡”。
2000年10月,李瑞河陪同台湾政界元老、中华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策进会会长林洋港到成都参加西部论坛盛会。会议发言中,林先生希望他的好友李瑞河到四川来投资兴业,并多予嘉勉。李瑞河深知,巴蜀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是我国茶叶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滋养茶文化的一块沃土。又听到不少“川茶走不出四川”的感叹,便有心在此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建立天福在西部的基地。会后他乘车途经夹江,看到一座小山、一个服务区,便下车察看咨询。服务区不大,显得冷冷清清,一位女同胞迎上前来介绍情况。这里是1999年建成通车的成乐高速公路,连接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从资源和地理优势中,李先生看到了商机。此后与有关方面洽谈,于2001年达成投资意向。李先生到台湾寻找合作伙伴,蔡先生一口答应出资,到四川实地考察,也签了意向书。回到台湾后,越想越没有底,对别人说:“在那么个地方要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真是头壳坏掉了!20年也难拿回成本,我才不那么傻呢!”此项目因此搁下。又过了一年,乐山市、夹江县领导专程来漳浦拜访李总裁,希望他独资经营。于2002年7月达成协议,项目启动实施。2002年10月,夹江天福服务区试营业,土地面积由50亩扩大到380亩。在建设过程中,李总裁经常飞往四川,住在现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事必躬亲,一项一项抓落实,力求尽善尽美。投资额从2004年的3500万元,至今已扩建增资至8000万元,有员工400人。经营情况逐年好转,从2004年亏损近1000万元,到2007年扭亏为盈,2008年盈利700万元,2009年盈利近1000万元,2010年盈利超过1000万元。
打造茶业大观园6创业之初,面临着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硬件上,如何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如何完善设施设备?如何营造一个优良的旅游环境,才能吸引路过此处的游客?软件上,如何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如何培训员工?如何为游客提供上乘的服务品质?这些问题困扰着管理者。
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台籍干部陈胜治坚定地选择了后者。陈胜治原先担任过天仁茗茶经理,2002年10月6日加入天福,12月13日被选中作为夹江天福茶园的经理,李总裁亲自送他赴任。陈胜治说,此前短短几个月内,就换了4位主管,他们看到这里这么荒凉,对发展前景没信心,均先后打了退堂鼓。在李总裁的鼓励和指导下,陈胜治坚持了下来。他按照李总裁的构想认真打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个人的管理能力也不断增强,2006年底提拔为副总经理,2010年升任为天福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经过20个月的紧张施工,2004年4月9日,天福茶园建成。李总裁、林洋港及省市领导为夹江天福茶园、天福茶博物馆开幕剪彩,全国第二个由外资台资经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式诞生。林洋港先生撰写对联“弘扬巴蜀茶文化,响应西部大开发”。表达了对李瑞河先生的赞许和崇敬之情。
福建漳浦有天福茶庄,四川夹江有天福茶园,茶庄、茶园是一对亲“兄弟”,两者相似又各有特色。可以说,夹江的天福茶园比漳浦的天福茶庄起点更高,功能更集中,有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包含农、工、商、服务业,融高速公路服务区、茶文化旅游景点、川茶产销枢纽功能于一体的茶业大观园。这里作为茶叶茶食品的研发、改进、生产基地,并成立天福集团西部配送中心。天福茶园气势恢弘的建筑群沿成乐高速公路两侧一字型地排列,长达400多米,成为抢眼的风景。刚落成时有建筑楼房14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4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有同时供应1000人就餐的餐厅,还有加油站、商场、茶庄等服务设施。主体楼房之间左右通连,采用遮阳挡雨的连廊衔接,并设立无障碍通道,按照国家五A级景区标准建设。总体设计根据地势高低错落,庭院之间有分有合,有内有外,假山瀑布,曲桥流水,加上垂柳、雕塑、花草,形成园林氛围。那黄墙、红柱、深灰色琉璃瓦,古朴、庄重、神秘,既保持天福的传统,又体现巴蜀的建筑特色。
弘扬巴蜀茶文化天福茶园内的茶博物馆展厅1600平方米,分15个展区,展出图片1000多幅、实物数百件、仿真茶事模型6组,资料丰富,突出巴蜀茶文化特色。馆外有“孔明兴茶”的大型雕塑,纪念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兴茶的功绩;馆内中庭有茶马古道仿真场景:峰回路转,古茶树郁郁葱葱,崎岖的山道上一队马帮,背着枪的马锅头(领队)牵引驮着茶叶的马、骡,匆匆走来……据专家介绍,唐和五代时期,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此时,乐山大佛及峨嵋山寺庙兴建,文人四方聚集,品茗赋诗,促进了茶业和茶文化的繁荣。宋时,四川的茶产量占全国的60%。茶、马是古代国家专卖物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马帮络绎不绝地出入川、滇、藏等交界地带,形成了以茶马交易为主的文明古道。
随着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茶文化旅游业开始兴旺。为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天福茶园完善服务区食、住、行、游、购、娱的功能,坚持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于2009年在后山松林间兴建6幢不同风格的小别墅。将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创立旅游特色。推出欢乐天福行—天福茶文化之旅,集采茶、制茶、泡茶、赏茶、品茶为一体,将喝茶上升为具有文化气息的品茗,让游客亲自参与,更具知识性、趣味性。来园游客停留时间增加,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带来人气和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四川省独具茶文化特色的旅游新景点。
茶道馆内乐声悠扬,游人们边品茗边观看茶道表演。身着盛装的茶艺演员,表演着唐代煮茶听诗、清朝宫庭茶礼、藏族茶舞……走过茶马古道,走过唐宋元明清,五千年的中华茶文化一脉相承。使游客切身感受到,巴蜀茶业在振兴,中国茶业在崛起。
打响景区新品牌6“天福让高速公路更美丽”,这是天福茶园的口号,也是业内外公认的事实。他们通过开展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来营造氛围,打造品牌,塑造形象,用细心、耐心、爱心接待每一位光临景区的游客,努力把园区办成“最文明、最卫生、最优美、最丰富、最安全、最满意”的旅客之家。这里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借助高速公路平台打造4A级旅游景区的典范。
天福茶园恪守“天然健康人情味”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来奉茶、微笑迎宾、优质服务。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总能让进店游客在30秒内享受到一杯甘醇的热茶,员工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祝福做起,使文明服务深入人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景区还专门建立和完善了投诉处理制度,设有专门的游客投诉电话及投诉处,开业至今,实现了服务质量零投诉。厕所24小时保洁,免费用纸,一流设施,一流文化,一流服务美化了成乐高速,吸引来一批批车流和人潮。年平均接待游客52万人,外宾6万余人。先后接待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等国家和省级领导,成功举办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论坛等大型会议。获评为国家4A景区,是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的第一家,成为四川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的旅游对外窗口。餐饮、旅游、公厕、绿化、服务等均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清洁卫生的公厕给人们带来观念的巨大冲击:原来厕所可以做得这样好!据了解,四川省有关部门把天福的公厕作为先进的标准,2010年拨出6亿元,对全省公厕进行整改。可以说,天福茶园带动了全省的厕所革命。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天福茶园的员工常听到游客讲“你们总裁的眼光真好,选中这块风水宝地进行投资!”因而为之欢欣鼓舞。他们决心珍惜荣誉,进一步加强园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使天福品牌更响亮,让高速公路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