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春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我们会用无数条灿烂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络,来编制这首赞歌中的每一个音符。拿什么纪念你的青春岁月 ,变成大家心中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艺术写真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大学生中漫延开来,掀起了一股女大学生拍艺术写真的狂热风暴。
[青春手札]
美丽追求的另一种诠释
爱美丽属于一个无可厚非的追求,衢州各影楼刮起一阵“学生风”,不少学生正是打着“给青春留一本纪念册”这一口号,在狭小的影棚里或阳光眷顾的草坪上,摆着各样富有个性的姿势,在镜头下定格下无数张华丽光鲜的靓影。王某,来自教师教育学院09级,她认为人的一生只能经历一次青春,成长的过程总是有酸有甜,她希望有那么一套自己的艺术写真,作为祭奠美丽蜕变的盛宴,在老的时候可以看看年轻时的模样。和她同行的一个朋友何某,前不久花了399元拍摄了第二套写真,她喜欢摄影灯光打在身上的感觉,并愿意毫不保留把青春个性释放出来。
用艺术写真来保存自己的青春并不是大学生艺术写真热的唯一原因。每届毕业生的头等大事,就是投简历和参加应聘面试。根据全国妇联2009年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不少学生趋于用个人写真作为求职的 “利器”,用写真展现自己的青春与美丽,以期获得招聘方的注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对于这种做法是否有效,我们不得而知。这不失为一种新的推销和宣传自己的方法,但是不能寄太大的希望在上面,毕竟招聘单位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真才实学。
[青春手札]
艺术写真不是纪念青春的最好选择
拍艺术写真的风吹过,女大学生们基于各种理由,投身于这股大潮。影楼的宣传价是99元起步,最初,大家都选择99元或100多元的实惠型。后来,不断有人升级这个价格,追求更高级、更豪华的套装。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10级张某对我们说,她的家里不宽裕,在上次十月长假,同寝的室友们都定了一套艺术写真,她怕自己被别人背后议论,也硬着头皮拍摄了一套,虽然价格还挺实惠,但心里还是犯疼,觉得自己实在不该这么浪费。
针对这种艺术写真风中滋生出来的攀比风,宣传部张老师谈了些看法。她说,艺术写真在最大程度上美化“雕琢”了个人形象,给人带来自我麻醉感,但这并不是人的本真,过度沉迷于这类虚幻中,会让人迷失前进的方向,不能正确清晰地认识自我。再者,现在大学生经济还不能完全独立,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们送到大学念书,因为“很多同学都拍”,面对“一套百元,甚至几千元”的理由,自己也跟风并攀比,这种做法显然并不理性也不值得跟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艺术”的形式下,满足大学生对所谓“青春美丽”追求的做法很值得商榷,其实有别的更有意义的方式,比如把更多精力花在学习和能力培养上,一个人富有学问和内涵,那样的美丽才经得起岁月的推敲。
[青春手札]
慎重选择拍艺术写真
针对上述大学生有这样的热衷及部分老师的看法,我们笔者也整理出自己的几点建议,给那些还未拍写真或正在犹豫和考虑的同学,希望能给她们一些思想上的指引,做个冷静的决定。
第一,切勿盲目跟风: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特的,不需要把别人追求的模式套在自己身上,别人选择拍艺术写真,心里也就跟着蠢蠢欲动,多给自己时间想想,适合别人的一定会适合自己吗?第二,杜绝攀比心理:现在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靠家里支付生活费,不要毫不吝啬把父母的血汗钱作为这笔美丽的支出,更不应该为了和身边的人攀比,倾尽所囊只为了那装饰后的虚荣。第三,慧眼辨识影楼的宣传广告:商家总是以利字为经营之本,虽然经常利用节庆日打套餐特价,低价宣传等促销,不要以为自己占了小便宜,商家才是最大的赢家。
青春是美丽的,更是珍贵的,我们必须担当起这过程的每一步成长所作出的决定。美丽无罪,但不该把艺术写真作为美好大学生活的唯一载体,身材和容貌固然是年轻的资本,但“青春”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风采,我们追求的“美”更应重在心灵而非重在外表。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选择这样个性化的方式来记载美丽的足迹,只是,不希望所有人在为青春“存档”的同时带上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