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课堂既方便师生实时在线思想碰撞,又能实现延时交流。最重要的是,微博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经历了一堂微博教学课后,信息管理学院出版专业大三学生刘扬说。
近日,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尝试采用微博给学生上课,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课堂上,沈阳宣布了课程的三个内容:“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构思中国出版的国家形象广告,以及针对少林寺网站被黑,释永信的应对策略”,随后他依次讲授。
1小时后,在沈阳的引导下,微博上开始热闹了。“文化要积极往外推广,而不应局限于历史。自己都不熟悉的东西,老外就更不懂了。”“不要只从印刷术的发明说到新华书店的泱泱规模,人家只会认为你躺在老祖宗的睡椅上酣然大睡。需要更多贴近现实元素,更多承认今天的不足,这不是换取同情,而是对自己的鞭策。”各种观点你来我往,异彩纷呈。
作为微博课堂的领略者,刘扬说:“微博教学让我们更容易了解、把握课堂知识点;等到复习时,还可以回过来再看看。”
“微博课堂是大学教育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微博,我们既能及时记录上课信息,又能和同学甚至其他博友讨论和分享授课内容。” 刘扬的同班同学陈孝禹说:“它让那些乐于思考,又不愿当众表现的同学有了发言的平台。”
时超阳网友说:“中国学生表达能力与外界环境有很大关系,有些人在观众注视下不能流畅表达;而无人盯着时,却表达得很好。”
liu_sha网友说:“也许这个时候中国学生才开始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就微博教学,作为授课老师,沈阳说:“同学们踊跃发言,参与度比普通课堂高很多。针对课堂话题,同学们有什么看法,要么当面讲出来,要么写下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渠道多了,也更自由了。“
“上课时,有一位叫火星中文的网友误逛到我们的微博中来了,他对构思中国出版的国家形象广告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并谈了看法。”沈阳说,网友可以有限度地参与课堂;同学们也能搜集网友观点来讨论,丰富了课堂内容。
沈阳认为,微博对学习过程做了全记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习效果都清楚在册。等到给下一届学生上课时,这些资料将成为很好的参考范例。
对于微博教学,目前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沈阳说:“技术方面,需要开发配套软件,要既能限制网友的参与度,维护课堂秩序,又便于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面,则需要师生在课前充分准备话题资料。”
按沈阳的说法,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系统;其最大特点是集成化和开放化。用户可以通过MSN、QQ、skype、手机等途径向自己的微博发布消息,但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以内。
“微博教学很令人向往,它将上课地点自由化的同时,更凸显思索和交流的魅力,这一点与‘90后’的喜好不谋而合。”大一学子苏蔷薇显然有些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