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颖而出 演绎莎翁经典
莎翁的文字,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让阅读者在莎士比亚所构造的世界中遨游,还原着文艺复兴之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莎士比亚这位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离我们最近也是最有认知度的,是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
我校积极地参与了这场比赛,并选定了乐观、明朗,充满人文主义内容的四大喜剧之一的《第十二夜》。剧组从去年的11月就开始选拔演员了。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使得"选人"变得严格了起来。参与者朱逢时说,选拔是从"与英语的亲密接触"开始的。首先该剧对英式发音的要求较高,准确的英式发音成了选拔演员的一个重要关卡。
接下来,舞台剧不同于影视剧,它要求演员要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具感情的一面,因此朗诵诗歌成为了考验大家情感表达能力的方式,选手们通过朗诵一段诗歌来展示自己。
最后环节是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精彩片段配音,以此来考察大家的综合表现能力。准确的英语发音,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07英语班的朱逢时、王闯和07国经贸的延惠颖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坚持到最后的"莎士比亚笔下人物"。
精益求精 揣摩剧目内涵
07级英语专业的朱逢时、王闯和07级国经贸专业的延惠颖三名同学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朱逢时同学耐心地向我们讲了有关《第十二夜》的故事……
这是一个中国大学展示各自魅力的舞台,数十所高校参与其中。选拔工作结束后,演员们就专门去了北大,接受莎剧专家的指导,回校后,外国语学院张春悦、傅强和校团委刘震对三名参赛选手进行了专业的培训与指导。特别是针对该剧需要的英式英语发音与演员们美式发音习惯的冲突,剧组在台词训练、发音练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排练过程繁琐,演员们当时已经是大三,又临近期末考试,只好忙中抽闲来进行精心排练,朱逢时对记者说:"我们剧组连元旦节都是在排练中一起度过的,想起来是既辛苦又幸福。"大家从陌路到相识,再到现在天天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着,即使有时候会感觉到疲倦,但是看到为了这个剧而奔波忙碌的每一个人,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互相鼓励互相照顾着,也会感到很多的温暖和美好。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最后能够得到杰出表演奖,也算是对大家不懈努力的一种肯定。
《第十二夜》讲述的是一个情节稍显复杂却不乏动人之处的爱情故事。表现着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情的美好憧憬,展示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文之美。朱逢时在剧中分饰两角,在扮演薇奥拉的同时,也扮演她的哥哥西巴斯辛。薇奥拉的经历很吸引人,在错综复杂的三角恋中,她矛盾,却不断寻找着自身的平衡点,丰富的内心活动给了扮演者很大的挑战。为了把扮演的角色表现到最好,演员们讨论、协调、改变、已经分不清对最初的表演做了多大的修改了。
正视不足 争取更大进步
这次比赛参赛的学校很多,竞争很激烈。演员们也了解演出中的不足之处,表演的专业性不够,演员们在舞台上的发音还存在过细的问题;准备时间不多,舞台表演时间又要压缩在20分钟内,也给剧组处理剧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总的来说,首次参赛就能够得到评委们的肯定和鼓励,让大家充满了信心。
剧组成员告诉记者,这样的比赛能充分展示舞台表演水平和英语水平。同学们不要把英语当作参加的障碍,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同时,参加比赛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能力,争取更大进步。
(本报记者 09劳动与社会保障 熊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