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围着市场“转”
本报讯(记者 陈蓓燕 王国海)在不久前举行的2010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上,桐乡濮院毛衫产业集群与包括我院在内的4所高校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形成紧密的科技横向联合体系,并不断完善设计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生态纺织化学品开发室、毛衫染整开发实验室等科技平台,以吸引一批服装设计、品牌策划、软件开发等高端服务业的进驻。
王梅珍院长表示,此次合作是为了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链加快学院针织等传统专业的建设步伐,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并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专业建设只有紧密‘牵手’产业链,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危机过后,宁波当地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发展,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他们急需大批服装设计、市场营销、创意设计、产品开发等高技能人才,以及相关的产业标准制定、品牌建设、培训项目开发合作、职业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
学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气息。学院成功组建全国第一家家纺学院,在校内实验工场安装第一条服装工厂化流水线,并组建首家服装职教集团。此后,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强、做精纺织服装类的传统专业,学院借助雅戈尔、杉杉、维科、博洋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资源,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努力建设纺织服装和艺术专业相结合、其他专业相互支撑的区域性高水平的资源共享平台。针对当前服装产业发展中较为薄弱的设计和营销两项,学院通过派教师下企业,与中国流行色协会合作,为教师们提供“色彩搭配师”面授培训等形式丰富师资队伍结构,同时聘请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国服装院校的教师共同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加大了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全面接触服装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继而学精、学透自己感兴趣的一环。
在丰富主体专业内涵的同时,为了实现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院校的强强联手,给快速发展的产业群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去年秋季开学,我院机电与轨道交通学院挂牌,标志着浙江省首个轨道交通二级学院成立。学院同时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洁丽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3个合作办学“订单班”。
据悉,为确保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培、专业共育、基地共建”的互利共赢目标,学院还从制度、政策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保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以推进合作上水平、上层次,走出一条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集群全面合作的新路子。如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对接,并将对接后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编入校本教材;将企业最先进的设备引入学校,让师生第一时间“吃透”设备,从而掌握核心技能等等。
王梅珍告诉记者,让专业围着市场“转”,是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合作双赢的一种有益尝试,必将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将有力推动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高职院校,只有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产业集群地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并为集群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才能更好地推进集群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