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0年,是实现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全校师生员工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勃勃生机的景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如数家珍般的回顾中,我们隆重推出反映学校不同层面的建设成果和突出进展的媒体报道20篇(以时间为序),作为今年校内“十大新闻”的候选,以期广大师生的评点。
No.1 我校新增三个本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09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精神,我校2009年申报的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社会学3个本科专业获得审批通过,可以从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至此,我校已获批设置55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更加齐全,跨理、工、经、管、文、法等6个领域。
No.2 2人入选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部根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了20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我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德干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宪顺研究员入选为20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至此,我校先后共有5人入选。
No.3 我校继续教育质量水平持续攀升
我校成人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由2007年的390名、2008年的405名增至2009的491名。与上一年相比,增幅分别达到3.8%和21%,连续三年创新高。全国首创的高自考本科项目管理专业体现着龙头作用,在籍考生达8000多人,保持着本市向外省市辐射地域最广、规模最大的品牌专业优势。
No.4 王晗旭同学“善举”救病患
今年4月,电信学院学生王晗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成为迄今为止我校学生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本市2010年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配型成功的在校大学生。
No.5 我校教学工作再创佳绩
今年,我校《大学体育课》、《创新设计》和《材料合成与制备》三门课程被评为2009———2010学年市级精品课程。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工程计价学》、《数字图像处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精品课程61门。同时,我校自动化学院的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No.6 管理学院援建地震灾区工作获好评
今年4月,天津对口支援略阳津陕联合工作组、中共略阳县委、略阳县人民政府向我校发来感谢信,感谢我校管理学院尹贻林教授带领的IPPCE研究团队在“5.12”汶川地震天津市对口支援陕西省略阳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的贡献。我校管理学院尹贻林教授带领的IPPCE研究团队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先后八次深入陕西省地震重灾区略阳县,用最新的项目管理理论指导灾后援建项目的管理实践。
No.7 我校启动2010年大学生“阳光体育月”活动
3月31日下午,我校2010年大学生“阳光体育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举行,教育部学生体协、中国大学生体协、天津市教委领导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出席了启动仪式。“阳光体育月”活动中,我校组织了长跑、篮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体质健康达标赛等多项体育活动赛事,对各学院参加活动情况进行积分评定。
No.8 我校师生员工积极捐助玉树灾区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消息传来,理工广大师生员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密切关注震灾态势和救灾进程,以不同方式对受灾同胞表示同情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4月23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索玉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来到天津市红十字会,将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对青海玉树灾区人民无限关爱的善款278910元转交给了天津市红十字会。
No.9 我校新增5个工程硕士领域
2010年,我校新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工程硕士领域。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11个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领域,培养单位覆盖了8个学院。此次工程硕士领域的增列,进一步拓展了我校高层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领域,有效促进了我校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对加强校企联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No.10 校园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推进
作为首批启动校园环境提升工程的高校之一,我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今年全面展开,依据学校的现状条件,围绕绿化景观、道路铺装、建筑外檐、水体景观、附属设施五个方面进行提升改造。提升后的理工校园将形成“简约明快、和谐大气、自然生态”的环境风格,同时体现“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和严谨务实、奋发向上的文化风尚。
No.1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初现成果
5月19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08年项目首次结题会议在主校区召开,11个教育部项目和8个校级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结题验收。19个结题项目均发表了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授权,3个项目经教育部高教司选拔,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学术报告被收录到《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论文集中,周微同学、王娟同学还应邀作了大会发言,成为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在内的创新论坛80名发言同学之一。
No.12 理工师生爱心帮扶重症学子
2010年5月,化学化工学院09级李岩患上高致病性恶性肿瘤,消息传来一场爱心大援救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化学化工学院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以“爱心传递,让爱启航”为主题的大型爱心祈福、募捐、义卖等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求助。截至10月,化学化工学院已累计收到善款8万余元,并如数交至李岩父母手中。在这从学院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的爱心接力下,李岩于7月15日成功地接受了长达11小时的手术。目前,李岩经过术后康复训练已经可以下地行走,相信在明年他就可以重新回到同学们的身边。
No.13 天津首个电气节能技术中心落户校园
7月15日,由天津市节能协会与我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的电气节能技术中心实验室在主校区落成。该实验室以低碳节能新技术的引进、科研开发、创新集成、应用推广为主线,集中展示多种当今最新的节能应用与管理技术,将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融为一体。
No.14 新生教育丰富多彩 校领导主讲第一课
金秋九月,为了帮助2010年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化,校领导孟庆松、马建标、李维平分别为大一新生讲授了入学教育课,对同学们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了人生经验。课上,校领导深情寄心语,儒雅谈人生,告诫同学们要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努力积累,不断奋斗。
No.15 新宿舍楼投入使用 数千学子喜迁新居
新学期伊始,主校区新落成的三幢高层宿舍楼迎来了3000余名学生入住。总建筑面积近33000平方米的新宿舍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住宿紧张的状况,也为后续学生入住提供了样板。寝室内均设有衣柜,电扇,网线插口等基本生活设施。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办公室设于宿舍一层,方便学生在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No.16 我校学生享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学生于俊辉、杨洋、边天宇自主研发的“公交空调车应急逃生窗与逃生门设计”项目荣获一等奖。此项目由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李克旺担任指导,在天津赛区获得第一名从而晋级全国总决赛。
No.17 豆本加荣获市“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
2010年,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团市委联合举办的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十佳大学生”评审会上,我校自动化学院2008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豆本加(藏族),在全市各高校推荐的21名人选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2009———2010年度天津市“十佳大学生”称号。
No.18 我校首个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揭牌
12月10日上午,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揭牌暨团队入驻仪式在主校区举行。在学院支持下,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已拥有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机房和28台专用设备,其他软硬件投入达10余万元。该中心可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研发。
No.19 孙九林院士受聘我校“双聘院士”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九林研究员受聘我校双聘院士仪式在主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张俊芳副市长亲切会见了孙九林院士。马建标校长向孙九林院士颁发“双聘院士”聘书。
No.20 我校举行《食品安全责任书》签订仪式
12月25日,我校在王顶堤校区举行《食品安全责任书》签订仪式。在和谐、诚信的气氛中,商户代表与学校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并表示,一定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以优质的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