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炎在湘阴县农村进行实地调研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一次提升党组织形象,展现党组织战斗力、先进性的重要活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学校党组织希望全体党员要高度重视创先争优工作,更好实现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新农村 建设新家园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党员葛炎将“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带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组建了一支社会实践队,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为主题,深入湘阴县农村,针对当地农村现状。以集镇为中心徒步向四周辐射,从县城到农村,顶高温、冒酷暑,走街串巷,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他们针对农村经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他还把调查所得整理为报告,提交给湘阴县的经济管理部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还带领队员们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宣传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记者的采访,葛炎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把创先争优的理念融入到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我们所做的事情,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素质,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地区的创先争优,我非常乐意融入到这项伟大的、极有意义的活动中去。”他还表示:社会实践真正是学生党员“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大好舞台,通过深入到农村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开阔了社会视野、了解了群众需求,对农村实际情况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坚定了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的决心。牵手农村 爱心支教文史学院的郑雅文、石洪两位学生党员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的爱心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发动大学生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节假日生活,增长知识,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怀。并在10月份向邻近学校和社区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帮助孩子免费辅导功课。以初等教育为主,进行写作,演讲朗诵方面的知识辅导。
文史学院学生党员黄倩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了“高校校园文化牵手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动,深入到了岳阳市汨罗市汨罗镇甘坪村将我校校园文化资源引入该村,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与村民们共享我校文化成果,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牵手农村文化建设的对接。在甘坪村建立了农家小书屋,供村民浏览阅读,开展文化辅导活动。帮助孩子们复习功课,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扩大心胸。同时也开展了文化宣讲活动,帮助村里面的五保户打扫卫生。
数计学院学生党员谭双琳也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暑假时参加了湖南文理学院第八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三等奖,并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数学建模培训,9月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同时在7月10日--7月15日也参加了数计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进行义务支教、推广普通话。在采访中谭双琳说:“有人说女孩的心思难猜,我觉得小孩的心思更难猜。有时候,没有缘由,他就不开心了,甚至是哭了,你得耐心去哄。3、4岁的小孩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想象力比我们丰富,你得去揣测他们的想法,揣测他们的兴趣,以寻找适合他们的最佳教学方式。”通过这次支教,谭双琳同学进一步体会到启蒙教育之于学生的重要性、耐心之于教学的重要性、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性。正如孔夫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说:“以学习为乐应该是教学和学习最高境界吧。”
学习开慧精神 融入创先争优中土建学院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将创先争优的精神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赴革命先辈杨开慧的家乡、湖南红色革命老区长沙县开慧村,就该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设计工作开展研讨活动。他们冒着酷暑来到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为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深入到开慧村各个村组,到地埂田间、农户家里,以问卷、谈话、实地考察等方式与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掌握了开慧村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点分布、房屋建筑、人居环境、景观绿化、产业结构、经济收入等等方方面面的现状情况,进一步了解了广大村民对建设新“开慧”的愿望,与开慧村村支部书记和干部们一起探讨了规划战略与建设方案。充分显示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具有的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精神。也充分表现了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的想象力、规划力、创造力,全力打造开明之村、智慧之村,打造三湘第一“红色”经典村镇。努力地为学生们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创先争优”活动是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去。我相信党员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时候都应该谨记自己的承诺,争取为群众谋最大实惠,自身切实上水平,要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载体,充分履行自己的义务,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个人的党性修养。(黄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