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实践杯”“传承·创新”演讲赛二等奖
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常青的山,常碧的水,也培育出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的国家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都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结晶。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扬弃,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去继承,而是要用辩证的观点批判性的接受。如,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提倡“君主立宪制度”是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但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他反对民主共和制度,成了“保皇派”,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肯定会被淘汰。事物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需要用扬弃的观点对待旧知识旧观点,即批判又继承,只有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与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和善于不断吸取各国先进知识并勇于创新是分不开的。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不断吸取各国的先进文化先进知识,更离不开我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的坎坷,所以创新本身也需要通过自我的扬弃才能到达一定的高度。千百年来,国人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翱翔的追求与向往,人们乘着原始风筝,热力气球,盘旋的飞艇、飞机,一次又一次在失败与进步中彷徨,前仆后继的科学巨匠们最终创造了一个个破天荒,才有了今天的嫦娥奔月。在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国人在传承与创新中一次又一次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数的事实证明:人类的每一次创新都离不开知识的传承,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原有知识的扬弃、拓展和深化,而每一次创新的成果又必将汇入知识的海洋成为人类永久的财富。
最后让我们一起呼吁:传承知识,创新梦想,托起中华民族的希望,舒展科教兴国的翅膀,铸就祖国明天的辉煌。(09保险 黄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