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动起来
冬季的早晨寒气逼人,六点半你在干什么?绝大部分同学很可能还在暖和的被窝里做美梦。
此时的师大还处于朦胧中,一片静谧。如果你早起便会发现通往塑胶操场的主干道上早已络绎不绝,他们大都是参加教育科学学院“挑战21天”的同学们。匆忙的脚步与欢笑声为师大的早晨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
“铸造21天精神,坚持暖冬训练”巨大的条幅在塑胶操场上尤为显眼。记者来到操场时,有些基本集合完毕的班级已开始了晨跑,并不断有同学参与进来。慢跑三圈,看似不大的运动量坚持下来也非易事。“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就是利用这一点,磨练大家的意志,锻炼身体。”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实践部部长薛坤说明了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记者了解到,每天参加晨跑活动的同学都有四五百人。“一个人运动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而在集体的环境下就很容易坚持下来。”08级教育学专业的谭冰也为晨跑中的一员,作为班长,她正在组织同学站队。“到了大三没有了体育课,集体活动很少,大家都出来跑步,既可以锻炼,也可增强集体意识。”现在谭冰每天早上5:50准时起床,之后就到操场运动。“感觉生活很紧凑,锻炼后很有精神,也改掉了不吃早饭的毛病,学习也很有效率。”
要晨跑就一定要早起,寒冷的冬日要早早地从被窝中爬起来的确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晚睡晚起”似乎早已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在主操场上,我们见到了正在跑步的赵崇良,虽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但早起运动对他也是偶尔。“长时间不做运动再重新拾起来就会很吃力,想到下半学期会有专项训练,自己也想发展短跑,就逼着自己早起来运动了。”
赵崇良还有参加大运会的梦想,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动只有放在平时,才会有好的身体素质。”
如果说早起运动是一种意志的磨练,那么晚上运动让人感受到的是愉悦。相比于早晨冷清的操场,晚上的校园显得一片生气。主干道上、操场、篮球场,都可以看到同学们锻炼的身影。三三两两,打羽毛球,打篮球……09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张红广便是其中一位,刚刚跑过步的他正在做仰卧起坐。张红广一直有坚持锻炼的习惯,每周至少抽出四天晚上做运动。“早上起不来,就把运动放在晚上了,每次一般持续一个半小时,感觉运动后很畅快,睡觉也睡得香。”张红广之前与几个同学一起锻炼,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把身体弄垮。我现在身体很好,很少感冒发烧。”
众所周知,运动与健康联系紧密。记者从校医院了解到,入冬以来,感冒发烧拉肚子的同学明显增多,同学们的抵抗力大都有所减弱,而运动却能使机体在与疾病的抗争中获胜。但目前很多同学对于一周仅一次的体育课也叫苦连天,草草应付。期末时800、1000米考核则是很多同学的“心头病”,并且有的同学甚至还出现了呕吐晕倒的状况。“我当时跑完800难受得差点晕倒,天冷了,也想过要多运动,但每次一想到会很累便放弃了。”一位刚参加过体育达标测试的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有些同学怕脏怕累,不愿到操场上来,更不用说平时做运动了。”我校体育教师仝敬平说。
其实运动就在身边,我们不必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运动,课余时出来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陈雪则一直坚持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爬楼梯。每晚从宿舍楼一层爬到六层,之后从六层到一层,做几个来回。“到操场运动太远了,浪费时间。爬楼梯等于在家门口运动,简单可行。不分天气,没有限制,随时都可以。”别看只是上一个个台阶,爬楼梯可是消耗不少热量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之后都很热,但感觉很开心,全身都舒展了。”在运动过程中陈雪还顺便帮同学们收发作业,一举两得。“我很享受这种运动方式,以后还会坚持下去。”
动在平时,乐在其中。留心周围你会发现,很多同学经常在宿舍楼下转呼啦圈、跳健美操、跳绳等等,这些小的运动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在过程中还会体验到乐趣,同时又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