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用文字点亮生活——校报学生记者团成立15周年









  在我们的学生记者团里有许多“明星”,版面有限,无法让他们一一亮相。他们思维敏锐、心思细腻、执着坚持、热情奉献。感谢每一位记者为校报的倾情付出。
一号“管家”
  钟伟萍是我们记者团的前任团长,也是我们的“管家”。她的那一篇《夜集美》浪漫唯美、深情款款、感人至深,为了取得灵感,她不知道独自在晚上逛了多少次龙舟池;2009届记者团纳新的赞助是她在暑假期间,一边在海峡导报实习,一边顶着烈日,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为了完善一份策划,我们摸黑在财经学院的石桌上集体讨论到十点多;为了确定一次出游,我们不停地改变方式……其实我最佩服伟萍的是,她做事总是很有条理。她也总是能从大局出发,为大家着想。无论自己有多忙,她都会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无怨无悔付出的人,记者团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郭文樊)执着的摄影记者虽说小潘不擅长文字,但他却能用一张张漂亮的照片代替文字叙述生活。
  刚入学的时候,他并没多少摄影基础,凭着兴趣和热情,如今,他的摄影技术在校园记者中已小有名气。
  有次和他外出拍照,我们无意间发现了几棵隐藏在草丛中的小蘑菇,他突然如获珍宝,拿着相机对着小蘑菇琢磨起来,时不时地变换下角度、调焦、对焦重新设置相机参数,不断地重复着那些动作,后来甚至直接趴在地上取起景来。当他拿拍好的照片给我看时,我有点难以想象,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原来也可以变得这么好看。
  见几个爱好摄影的同学正围着志波“咨询”,我便凑过去。“有些照片为了凸显层次感,这时候就可以运用大光圈,使景深减小,从而产生背景虚化效果……”他边说还边举起相机示范,看着他专业的示范,让我更是相信一句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潘燕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觉得这学期自己有点懈怠,一学期也就写了四五十篇……”这是写稿能手小郭同学在期末总结大会上的发言。要是你没看到他那认真的表情,一定会觉得这是句玩笑话。后来,我就常常以他的这句 “惊人之语”向学弟学妹们论证“态度决定一切”这一名言。
  如此认真的小郭经常会有编辑向他约稿,而他也是不遗余力地完成任务。他要处理外联部和事务方面许多琐碎的事情,拉赞助,写策划……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完善团内的通讯录,改了N+1次,几天没开邮箱,打开一看塞满了不知道多少份他补发的通讯录。做每件事他总是力求完美,记得换届竞选大会,因为学姐的一句“衣着要整洁大方。”结果他那天穿着新买的衬衫和皮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竞选大会上他激情澎湃的演讲使他全票通过,成为我们的现任团长。(潘燕虹 张银仙)实力派记者第一次见到编辑林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不可貌相”,千万别让她温柔端庄的外表所迷惑,其实她是“静若处子,动若疯兔”的实力派记者。
  她说话倍儿溜,可以不带逗句号。曾与她同去采访一位老师,碰巧有个大四的学姐找那位老师指导论文。林星突发奇想,向学姐约稿,但学姐因即将毕业事务繁忙拒绝。她仍不甘心地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姐竟然奇迹般的答应了。
  因为我是拖稿能手,林星对我也格外“关心”,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你再改改”或者是“文章立意不错但是与题目相悖了重写吧”。她定要把我的灵感都搜刮殆尽才肯罢休,以至于现在对于她的短信邮件都有 “心理阴影”,开邮箱的感觉跟玩“扫雷”一样心惊肉跳。然而,也多亏了她,我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许。在她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我渐渐变得严于律己,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每一篇稿、每一件事。 (沈于蕙)追求完美的编辑用温婉绰约形容彭凰雅恰如其分。细心、敏感、聪慧、好学。一看,便知是自中文系的温柔女生。专业特长,让她对文章更多了一份敏感和细心。从标点、别字到段落结构,一丝不苟,刚开始编辑版面的时候,她得花上一天的时间修改一篇稿子,试着以作者的角度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不改变作者的意思。即使在休息时间,她也常常稿不离手。工作过于投入和刚开始学习编稿的艰辛,曾使她胃病复发,可她依然坚守着学生编辑的岗位。从刚开始编辑的不成熟到现在能独立地完成优秀的版面,我从她身上也学到了不少:如何向人约稿,如何让文稿变得更加出彩。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