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教育育桃李 倾情国画写人生———记我校第二届“师德标兵”候选人胡光胜
他,作为一位系领导,带领美术系走过12载风雨历程,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他的思想影响着一批批学子;作为一位艺术家,在他的艺术天地里,书写着一笔一墨的国画情。他就是我校美术系党总支书记胡光胜教授,一位在山水国画艺术殿堂中挥洒着至性真情的老师。
富有责任 醉心育人从1978年怀化师专美术系第一届毕业生到今天怀化学院美术系党总支书记,他同怀化学院一道风雨兼程三十年,目睹了美术系的发展壮大。他说: “我生在怀化,学在怀化,毕业后又回到母校任教。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的,难以用言语表达。这里就是我的家,而我的责任就在这儿。”他还谦虚地说道,自己对系部做的还太少,现在美术系正围绕 “育人”这个中心,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立足于本地域,从而服务全省乃至全国。
作为一位系领导,他将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培养他的 “家”。坚持什么样的艺术理念,如何处理写生实践和生活的关系,他带领系部老师不断探索,2005年,他主持了 《高等美术学专业写生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课题项目,并对此做出了深刻的解答。胡老师还结合美术系专业的特点,琢磨出了一套适合该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理论,即 “一松一严”的教育风格。在创作上,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从而挖掘其艺术个性。然而熟悉胡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 “严师”。他总是教导学生,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扎扎实实地学。“胡老师是一位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讲课条理清晰,极其有耐心。”大二学生戴腾飞感慨道。
满怀激情 桃李芬芳他说: “作为一位老师,最欣慰的事就是看到学生能够学有所成。” “少说多干,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这是他给学生常讲的,他的一举一动也无声地感染着学生。大二学生何颖杰说道: “原以为胡老师很严厉,其实不全是这样。我去画室已经是我们班最早的了,可是每次去画室都会看到胡老师在那里。有一次我正在画室埋头读单词,他在画室走了一圈后停留在我身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很温和地笑了笑。当时我的内心突然颤了下,这个小小的动作感动了我。”我想,那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胡老师也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湘西灵韵的大地上遍留着他们的足迹。每次外出写生,胡老师都坚持画两张画,不管条件多艰苦,他都要达到自己想要的意境。他说,一棵树,一颗普通的石头如何让它出彩是非常重要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是学以致用。 “一次外出写生,山路很窄,终于走到山顶时,几乎每个人的胳膊都被划出了血道。可当我们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大家仿佛都懂了老师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看日出,而且更让我们明白了生活里需要迎难而上这个深层的意义。”大三学生贾焕真说道。
执着坚韧 力求完美“走上艺术这条路,并不是偶然,因为从小就热爱。”在胡老师求学的那个年代,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小时候在河边用石头画画,凭着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走到了今天。现在,他常告诉他的学生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画是人的缩影,人是画的实质。透过胡老师的画,我们看到了他那种坚韧不拔、力求完美的醉心于艺术的精神。
我们惊叹胡老师作画一挥而就,熟不知,就在这一笔一画之间,正是他积累多年的厚积薄发。他在创作过程中,有着太多的艰辛,为了创作 《西藏组画》,2003年胡老师到过西藏,用了一个月时间寻觅西藏的独特神韵。正如胡老师所说,在艺术的道路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和实践。胡老师也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艺术之路上身体力行。
胡老师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因为爱所以执着,追求自己当初的理想,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一直在坚持,不断探索创新,艰辛与快乐同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我们真切希望他在山水国画艺术殿堂中越走越宽广!